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22 年,我党早期革命者肖楚女同志受党委派去四川开辟工作。他应邀
担任了那里的《新蜀报》主笔,几乎每天都以“楚女”之名发表文章,由于
他文笔潇洒俊逸、逻辑性强,很快就声名大震。有的青年猜测,这“楚女”
一定是个楚楚动人之女子,于是一封封求爱信像雪片儿似的飞到编辑部。肖
楚女见后啼笑皆非,于是就在报上刊登了一则启示:
“本报有楚女者,绝非楚楚动人之女子,而是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并略
有麻子之一大汉也。”
还有的人未得见报,精心修饰打扮了一番,赶到编辑部去“约会”肖楚
女。当看到走出来的竟是一个黑大汉时,他们瞠目结舌,继而面带羞色地离
去。肖楚女见状,大笑不止。
向导释“锡山”
1929 年,无锡名士冯国征,在上海《大公报》出一上联,征求下联。冯
国征的上联是:
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此联出得非常奇巧,也确实难对,一时成了绝对。1942 年《大公报》记
者范长江到天长县新四军驻地采访,这个县名触动他的灵感,于是,得了一
联妙对,他对的下联是:
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冯国征的出联,是有轶事依据的,那是阎锡山到南京开会,借机到无锡
一游,当地官方给他安排一位导游,先看了东林上院,又泛舟五里湖上。在
游览蠡园时,阎锡山忽然看到西面一座突兀的奇山,忙问向导:“那是何山?”
向导答道:“那是锡山。”阎锡山听了,大惑不解,道:“既有锡山之称,
想必有锡。可贵县称无锡,此何矛盾?”向导回答得很妙。他说:“锡山原
来确实因有锡得名。正因有锡,一时间,采锡者蜂拥而至,豪强占地霸产,
劳工百姓用性命换到的锡产被剥夺,于是,械斗者有之,诉讼者有之,总之,
有锡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锡采完了,也就相安无事了。因此,敝县即定名
为无锡。”
阎锡山听了向导的这一番解释,觉得很不对味。特别是向导说:“我们
无锡人,有一句俗话,叫做‘有锡则民乱,无锡则民安’。所以,我们无锡
人并不以无锡为憾事……”阎锡山听到这位向导,左说无锡山好,右说有锡
山坏,即生忌恼。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就叫锡山,他就在山西盘剥百姓
的煤、粮、田、产,养兵打内战……他想发作,但三思一番觉得不妥,强忍
下对这位向导的火气。
驴唇不对马嘴的训话
原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本是个大老粗,可他偏偏喜欢到处讲话。结
果往往弄得驴唇不对马嘴,令人啼笑皆非。
有一次,济南大学校庆,韩复榘不请自来,而且还非要当众训话不可。
他一站上讲台,先干咳了一声,接着便对台下发问:“开会的人都来齐了吗?
没有到的请举手!”他见没有伸手臂的人,很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很
好,都来齐了。下面我要训话。”
接着,他便非常“谦虚”地发表了如下开场白:
“在场的都是文化人,是大学生、中学生、留洋生,都懂得七八国的英
文。兄弟我呢,却是个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也不懂。你们是从笔筒里钻出
来的,兄弟我却是从炮筒里爬出来的,所以我是不配到这里来讲话的。既然
你们一定要请我来,真使我‘蓬筚生辉’。其实我是没有资格来和你们讲话
的,一讲起话来嘛,就像,就像……噢,噢对了!就像是‘对牛弹琴’……”
机智的“伙夫”
1927 年,南昌起义失败以后,朱德率领一支部队在江西的诸广山一带活
动。有一天晚上,队伍开到了一个小村庄,宿营在村中的祠堂里。半夜,一
股土匪前来偷袭,他们悄悄地摸到了朱德所住的祠堂后面的一间小屋附近。
听到外面的响动,朱德连忙跑了出来。看到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了过来,他
赶紧一闪身躲进了旁边的厨房,并随手抓起一条伙夫用的围裙系在腰上,镇
定自若地坐在门槛上淘米。几个土匪走过来,用枪对着他的胸口问:“喂!
你们的朱总司令在哪儿?”
“在后边。”朱总司令头也没抬地指了指屋后。
“那你是干什么的?”那几个土匪追问着说。
“伙夫头。”朱总司令爽快地答道。
土匪上上下下地打量他一番,只见他穿得破破烂烂,胡子又乱又长,腰
间还系着一条打着补丁的围裙,就信以为真了,赶忙向屋后追去。
见土匪走远了,朱德马上打开窗户,跳了出去,正好迎面碰上了一队前
来寻找他的战士,他立即组织力量发动反攻,很快就把那股土匪打垮了。
新闻的唯一来源
1929 年,蒋(介石)冯(玉祥)大战以冯玉祥失败而宣告结束。后来,
阎锡山把冯玉祥骗至山西软禁起来了。
几个月以后,冯玉祥的旧部刘郁芬、宋哲元在甘肃、陕西再次兴兵讨蒋。
有人问冯玉祥前方的战事有何消息,他用筷子指着桌子上的火锅说:“我现
在新闻的唯一来源就是它。”
见来人面露疑惑,冯玉祥又进一步解释说:“每次,刘郁芬、宋哲元他
们打胜了,这火锅里就有了肉片、肉丸;如果只有白菜、粉条,那一定是他
们失利了。这是我屡试不爽的。今天,你看,这里面肉片、肉丸不少,还有
几条海参,看来,他们一定又打了大胜仗了。”
特制的“名片”
吉鸿昌将军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在 1931 年秋天,他受到了国民党投
降派的排挤,被迫到美国纽约“考察”。
有一次,他穿着整齐的军装,带着几个人上街。突然有个人拦住他们故
意问道:“你们是日本人吧?”吉鸿昌叫翻译回答说:“不,我们是中国人!”
对方听了却摇摇头说:“中国人?东亚病夫是不可能有这样魁梧、高大的军
人的……”
还有一次,吉鸿昌到附近一家邮局寄包裹,那里的工作人员又明知故问
地说:“你是哪国人?”吉鸿昌大声说道:“我是中国人!”那几个人一听
就奚落地说:“现在在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
接二连三的嘲笑和侮辱,使吉鸿昌异常气愤,简直连饭都吃不下去了。
他严肃地对家人和部下说道:“侮辱我吉鸿昌本人,我并不在乎,但是我是
代表中国到美国来考察的。受侮辱的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啊!”
为了显示自己强烈的民族自尊和气节,他特地用草板纸制成了一块约半
尺长的长方形牌子,并用毛笔在上面写了“我是中国人” 5 个大字,下边还
注上英文。每当上街或出外办事的时候,他总是在胸前挂上这块牌子。这个
奇怪的举动引起了许多人的注目和议论。但吉鸿昌却毫不在乎,他总是昂首
挺胸、无所畏惧地穿过围观的人群,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戏说“孙子兵”
冯玉祥将军在四川时,他的部下同当地的一支“友军”发生了矛盾。冯
将军得知情况以后,当即集合队伍,并训话说:“刚才有人来报告,说第四
混成旅的兵骂我们是‘孙子兵’,大家都很生气,可我倒觉得他们骂得很好。
按历史关系说,他们的旅长曾做过二十镇的协统,我也是二十镇出来的,你
们又是我的学生,算起来,你们不是矮两辈吗?再拿衣服来说吧,绸子的儿
子是缎子,缎子的儿子是布,现在他们穿绸子,我们穿布,说我们是孙子兵,
不也是应该的吗?不过话要这么说,如果有朝一日上战场,那时就能看出谁
是真的爷爷,谁是真的孙子来了。”
“肚先生”的意见
在抗日战争时期,陕北的延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鼓舞全国人
民斗志的革命圣地。许多革命者和进步学生都纷纷投奔那里,并希望留在党
中央身边工作。这使得当时本来就已经相当匮乏的物资供应变得更加紧张
了。
有一次,毛泽东在抗大讲课时,专门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最近几
天,有不少同志给中央写信,说:‘我们好不容易才来到党中央的身边,怎
么一到就叫离开呢?’我说对呀,中央许多同志也很同情这些同志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