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功课。童年的不幸,使他整天呆在家里阅读书籍,再
也无法与别的孩子一起玩,从而疏远了与他同龄孩子的联系。两年后,他母
亲去世,这种不幸,使他变得更加孤独,同时也使他开始沉醉在书本的海洋
中。
    16 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莫斯科学习。他住在一位贫苦洗衣妇女家里,
每天忘我地自学,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到附近图书馆
里埋头读书,甚至常常忘记饥饿和寒冷。他认识到,刻苦自学,是猎取科学

知识的唯一道路。尽管生活上很艰辛,只能用一点黑面包充饥,但在莫斯科
的 3 年里,他自学完微积分、解析几何、球面三角、高等数学、物理学、化
学、天文学等许多科学知识,其中关于飞行问题像吸铁石一样吸引着他,使
他脑子里充满了各种幻想。
     3 年半后,他回到家乡,当了中学教师。
     后来,齐奥尔科夫斯基全力以赴地投身于火箭和宇宙航行问题的研究之
中。他确信只有火箭才是实现宇宙航行的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并首先提出多
级火箭理想速度的计算公式。这个公式就是著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它
解决了火箭及其运动的一系列理论问题。1898 年,他完成了第一部有关火箭
原理研究的科学论著。这部著作为航天事业树立了一个里程碑,为火箭技术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5 年这位前苏联火箭之父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但前苏联人们沿着他的
足迹,于 1957 年首先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世界上第一个制成液体火箭并投入试验的,是美国科学家戈达德。1926
年 3 月 16 日,在罗斯维尔的荒郊,架起了一座两米多高的发射架,上面竖着
一枚高约 3.9 米的火箭,戈达德要在这里进行划时代的试验。开始发射了,
火箭下面喷出燃气,火箭直往上窜,可是只飞了 12 米高、56 米远。这和现
代的火箭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它毕竟是世界上第一枚发射成功的液
体火箭。戈达德的贡献是把航天理论与火箭技术结合起来,使火箭进入实际
的研制阶段。戈达德不断地改进他的火箭,最终使火箭有了相当可观的高度
和速度。戈达德是制造液体火箭的创始人。刚开始发射的火箭,由于没有控
制设备,火箭不能按预定的方向飞行,1932 年,戈达德开始用高速旋转的陀
螺来解决火箭的稳定性。陀螺能绕某一个支点自由旋转。最简单的陀螺就是
民间玩具“地转子”或称“地牛”。当“地牛”在地面围绕自身轴线飞快转
动时,你越使劲抽它,它就转得越欢,立得越稳;不使劲抽就转得慢,开始
摇晃;如果不抽,“地牛”最终会倒地,这一特性就是旋转物体的定轴性。
火箭装上这种陀螺就能扶摇直上了。
     火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要改变方向,这就需要操纵。为了解决这个
问题,戈达德发明了燃气舵,它的功用有如飞机的方向舵,不过飞机的方向
舵是靠外部气流的作用,使其偏转以改变飞机的航向,而燃气舵却是装在火
箭发动机的内部靠近喷口的地方,它利用燃气流的作用使其偏转,从而达到
改变火箭方向的目的。1932 年,戈达德完成了陀螺和燃气舵控制火箭飞行的
试验。1935 年,戈达德制造的火箭的速度超过音速,射程达到 70 公里,他
的成功就使 30 年代一大批火箭研制者受到鼓舞,德国的奥伯特就是其中一
个。
     奥伯特提出许多关于火箭构造和飞行的新观点,他的名著《通向航天之
路》又激发了许多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兴趣,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火箭和航
天爱好者的组织。1927 年,德国创建了太空旅行协会,由奥伯特任会长,1928
年,前苏联成立了反作用运动研究会,随后英美等国也相继成立了星际旅行
的学会或协会,这些组织中的不少成员后来都成为各国研究第一代火箭的领
导者或技术骨干。
                     
                     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中国第一颗卫星与“长征”1 号火箭  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酒泉发射
场区风和日丽,春风拂面,人们精神抖擞,期待着第一颗卫星上天。
    发射时刻终于来到了。晚 9 点 35 分,火箭在震耳的隆隆声中离开了发射
架,徐徐上升,发动机喷出的几十米长的火焰,光亮夺目。火箭越飞越快,
直冲云霄。
    晚上 9 点 48 分,从现场指挥所里传来卫星进入太空的喜讯,人们顿时沸
腾起来。人们临时在发射场上召开了庆祝大会,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及其他领
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热烈庆祝我国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我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
我国发展航天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
    把第一颗卫星“东方红” 1 号送上太空的火箭叫“长征”1 号。它是我
国第一枚多级运载火箭,以两级液体火箭为基础,加第三级固体火箭而成。
    火箭全长 29.46 米,竖起如同大烟囱。火箭最大直径为 2.25 米,起飞重
量 81.5 吨,起飞推力 1020 千牛,能把 300 公斤重的卫星送入 440 公里高的
太空。
    1971 年 3 月 3 日,“长征”1 号火箭又把“实验”1 号科学实验卫星送
入地球轨道。
    返回式卫星与“长征”2 号火箭  1976 年 12 月 10 日,新华社宣布:我
国 12 月 7 日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已按预定计划准确返回地面。
    卫星返回是异常复杂的技术,我国发射的卫星顺利地返回地面,使我国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回收技术的国家。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返回式火箭。在明代史籍中记载的多种火箭中,
飞空砂筒火箭就是一种回收式火箭。
    飞空砂筒火箭箭身前端两侧各绑一个药筒。一个筒口向前,另一个筒口
向后,筒口向后的药筒前面放有爆竹,长约 2.3 厘米,直径约 0.23 厘米。爆
竹的引线与药筒底部连通,爆竹外裹 3~5 层纸,前面装细砂,以纸封糊严密。
使用时利用筒口后的药筒将火箭射出,钉在敌方营寨的帐篷上。药筒内火药
烧完后引燃爆竹,细砂喷出伤人双目。然后筒口向前的药筒点燃,将火箭送
回。
    今天我国回收卫星成功,当然在技术上已远非昔比,所用火箭也非原始
火箭,而是大型运载火箭“长征”2 号。
    “长征”2 号火箭是两级液体火箭,长约 32 米,最大直径 3.35 米,起
飞推力约 2750 千牛,能把 1.8 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从 1976 年至今,“长征”2 号已把 10 多颗返回式卫星送入太空,卫星
完成任务后,按预定计划,顺利地返回地面。
    中国通信卫星与“长征”3 号火箭   1984 年 4 月 8 日,在西昌火箭发射
场,巍峨耸立的发射架里,一枚载着试验通信卫星的乳白色运载火箭——“长
征”3 号,昂首挺立,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夜幕降临了,巨型发射架上点点明灯像是挂满了夺目的明珠,同太空的
群星交相辉映。万籁俱寂,发射架缓缓张开,一个重要的时刻即将到来。我
国的试验通信卫星就要从这里起飞,冲出地球束缚,飞向太空。
    晚 7 时 20 分,“长征”3 号发出巨大轰鸣,拔地而起,直刺苍穹。卫星
顺利地入轨,绕地球飞翔。中国第一颗静止卫星——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了。这一喜讯,飞向全世界。

    至今,我国已有 5 颗通信卫星,风尘仆仆,定点于赤道上空,我国一盏
又一盏“明灯”高挂太空。
    “长征”3 号是以“长征”2 号为基础,加第三级组成的三级火箭。火箭
全长 44.56 米,起飞重量 202 吨,起飞推力达 2750 千牛,第三级氢氧发动机
(以液氢和液氧为推进剂的发动机)在高空失重条件下 2 次启动。它能把 1.4
吨重的卫星送上地球静止轨道。
    1990 年 4 月 7 日,“长征”3 号为香港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成功地发射了
“亚洲”1 号通信卫星。
    “长征”3 号的改进型“长征”3 号甲将装上具有更大推力的液氢液氧发
动机,可以把 2.5 吨重的卫星送上地球静止轨道。
    一箭三星与“风暴”1 号火箭 1981 年 9 月 20 日清晨 5 时 28 分 40 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