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取了研究生,他接到通知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霍老师,于是,他给自
己的父母和霍老师同时发了信,告诉他们这一消息。有的学生要出国留学了,
临行前带着爱人一起来同霍老师辞行。1979 年国庆节前,一位同学写了一首
诗,献给霍老师,诗的题目是《我的两个妈妈》:
“我有两个妈妈,一个是生母,一个就是她——我敬爱的霍妈妈……”
这是许许多多霍老师教过的学生的心声,这是爱的种子开出的花朵。
生动的语文课
霍懋征在几十年的讲坛上,教过语文、数学课,也教过常识、手工等副
科课。不管教什么,她都刻意改革,不断创新,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她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学生们都很喜欢上霍老师的语文课。
霍懋征把一堂语文课作为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讲郑振锋的《别了,
我爱的中国》时,她的范读,充满激情,生动真挚的语调,深深打动了每一
个学生的心。她详细地讲述了作者在 30 年代即将远离祖国的依依惜别之情,
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同学们心中的爱国之情被鼓动
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热烈。她讲《一个苹果》时,没有停留在课文的
字、词和分段上,她觉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中国人民
志愿军战士深厚的阶级情谊,让学生们学到这种阶级友爱的高贵品质。她满
怀激情,讲到防空洞里那个连长,最后还捧着大半个苹果的时候,眼里闪烁
着晶莹的泪花。同学们的眼睛也都湿润了,他们的心灵被打动,他们的脑海
里,留下了这一难忘的印象。
霍懋征教同学们做课堂的小主人,启发他们积极思维。讲《林海》一课
时,她先问学生们见过大海没有,让见过海的学生说说海是什么样子,用 4
个字来描述海。“一望无际”、“无边无垠”、“水天一色”、“一碧千里”……
同学们的思路被打开了,争先恐后地描述着。“大风卷起巨浪的时候,又是
怎么样呢?”“风狂涛怒”、“波浪滔天”、“惊涛骇浪”、“浊浪排空”……
接着,霍懋征引导学生们概括了海的特点,再进入到“林海”这一课题。学
生们练习了词汇,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很快就理解了课文。
有一次霍老师讲完课,留点时间进行练习。她说:“今天天气真冷啊,
你们每人说一句话,要使人感觉到很冷,但不准说出‘冷’字。”学生们立
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河里结了厚厚的冰,窗上结
了冰花。”有的说:“同学们有的脸蛋儿冻得像苹果,有的手指头冻得像胡
萝卜。”先描写天气,再说人们的穿着打扮和表情动作,把“今天天气很冷”
说成了一个个“小片断”。霍老师接着问:“现在写这样一个题目的作文有
困难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困难!”霍老师非常自然地引导了
同学们的口头表述,教大家掌握了作文的规律,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一般被
人们视为难题、有些学生提起来就“头痛”的作文课,在霍老师的课堂里,
却深受喜爱。
霍懋征细心理解每一个学生,懂得他们的心理,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有
一次,在课堂上她讲“肯定”与“否定”的表达。问一个学生是不是少先队
员,学生说“是”,她就把“是”字写在黑板一边。又问另一个学生,这个
学生站起来后不好意思地说:“不是。”霍老师亲切地鼓励他:“你很快就
会是了。”然后把“不是”写在黑板另一边。下课后她告诉听课的老师,在
许多人面前,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心灵,不要让它受挫伤。还有一次,有
个同学很积极地举手,要回答老师的问题,看到老师叫别人,他急得屁股一
颠一颠地想站起来。霍老师叫了他,他却答不上来了。霍老师知道,如果这
个时候批评学生“捣乱”,就委屈了他。因为学生年龄小的时候,注意力很
有限,他急着举手,把注意力集中在让老师叫他上了,就把问题忘了。霍老
师微笑着,问全班同学:“大家回忆一下,我刚才问的是什么问题?”同学
们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个同学做了回答,红着脸坐下了。
同学们爱上霍懋征的语文课,因为她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动
活泼,寓教于乐,同学们在游戏中、在兴趣中就学到了新知识。霍老师仿佛
猜透了每个同学的心灵,同学们称她是知心老师。
霍懋征教书几十年,她的学生数以千计。她慈母般的爱心,和蔼可亲的
教诲,永远激励着她的学生们,向上,向上!
优秀校外辅导员张培英的故事
她,不在学校教书,却时时关心着上千个少年儿童学习、成长;孩子们
亲昵地叫她“阿姨”,她却是指导、帮助少年儿童走上光明大道的最好的老
师。她,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和全军优秀校外辅导员,先进青少年工
作者,全国自强模范,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获得者——张培英。
身残志坚
1960 年 5 月的一天,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研工作者张培英正在实验室值
班,“轰隆”一声巨响,突然的煤气爆炸把她掀翻在地。40 天以后,她从昏
迷中醒过来,知道自己已经被烧得通体鳞伤,面目全非,双手也伤残了。她
顽强地与伤病搏斗,治伤、植皮、锻炼肌体功能……7 年过去了,她觉得自
己可以继续为党工作了。可是,组织上给了她一等残废军人的待遇,让她长
期休养。这位青年时期就参加过爱国民主运动,在解放前夕面对拿枪的敌人
也不曾胆怯的女战士,在 2500 多个因治烧伤而忍受痛苦的日日夜夜里都没有
掉过一滴泪的共产党员,此刻却流泪了。她不愿意自己的后半生就这样平平
淡淡地休养过去,她还要找到自己的岗位,为共产主义的事业继续工作下去,
她要发光发热,让自己的生命再放异彩。
1967 年,正是十年浩劫开始的时候。一天,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西门旁,
摆起了一个“免费书摊”,上学必经这里的孩子们好奇地围了过来,有的同
学发现摆书摊的阿姨和一般人长得不一样,那张似乎是变了形的脸怪可怕
的,他们不敢接近她,还有人向她投石块。但这位阿姨却微笑着说:“拿书
去看吧,孩子!”一个调皮的孩子觉得这位阿姨挺和蔼,“啪”地给敬了个
礼,接过一本书,转身跑了。开始害怕的同学也不害怕了,争相借阅着自己
喜欢的图书。
摆书摊的就是身残志坚的张培英。她找到了新的岗位——校外教育事
业,她自己掏钱买了各种图书,开始和孩子们接触,然后一步步艰难地走进
孩子们心中。
以后的 23 年里,她常年奔波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上千个孩子的家庭和孩子
们所在的十几所学校之间,一次又一次到校了解情况,一次一次地走访家长,
她靠着钢铁般的意志,克服着自己步履迟缓、行动不便的困难。她的精神感
动着千家万户。
一次家访,她上楼时不慎一脚踩空,猛地跌了下去。过了一阵,她强忍
着疼痛,咬咬牙站起来,办完事,她让人搀扶着回到校外辅导站,直至晚上
送走最后一个学生,她才想起去医院检查。结果医生诊断是左脚掌骨粉碎性
骨折,给她打上了石膏,回到家里已是深夜 12 点了。第二天一早,她又让家
里人用推车把她推到了辅导站。以后,每天都让大孩子把她推去,午饭让家
里人送来,以减少别人的麻烦。伤残痛苦对她来说都不算什么,因为她找到
了人生的价值,找到了自己的岗位——校外辅导站。
可亲可敬
军事医学科学院青少年辅导站在张培英的努力下正式成立了。这是一间
长年闲置的旧库房,张培英发动家长和院里的同志们义务劳动,把它清扫干
净。辅导站有图书馆,还有篮球、排球、军棋、跳棋等各种体育用品,张培
英主动要求当站长,她要对孩子们负责。
辅导站不光组织孩子们游戏,张培英还开动脑筋,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请老红军、老八路作报告;每到“六一”把“三好生”、“好孩子”和“好
家长”召集起来,照光荣像;成立电脑、航模、工艺等兴趣小组;给成绩差
的学生办班补习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