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歌是祖国的象征,它像战斗的号角,永远召唤着我们“前进!前进!前进!
进!”
活泼乐观的《游击队歌》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山高水又深……
这首歌,大家可能很熟悉吧,但是你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吗?
那是 1937 年底,抗日战争爆发不久,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参加了上海文化
界救亡演剧队第一队,和队员们一起来到山西临汾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进行
抗日宣传活动。当时,日本飞机经常来临汾空袭,警报一响,老百姓就躲进
了防空洞,游击队员们也埋伏在青纱帐里,准备阻击敌人。看到这些情景,
贺绿汀就在防空洞里开始酝酿着为游击队写歌。他反复琢磨游击队员的音乐
形象。一天,有个八路军战士敲响了小军鼓,短促而激烈的鼓声回响在贺绿
汀耳边,顿时,他得到了灵感,立刻将这一富有弹性和活力的节奏贯穿在游
击队歌的乐曲中。几乎同时,那富有战斗气息的歌词也产生了。后来,贺绿
汀在广泛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又作了反复修改。就这样,一首生气勃勃、
反映游击队员乐观主义精神的歌曲,终于在临汾西边的刘庄八路军办事处诞
生了。
1938 年元旦过后,在洪洞县高庄召开了八路军高级将领会议。演剧一队
赶来这里演出,首次演唱了《游击队歌)。朱总司令听了高兴得连声说好。
就在会议期间,很多八路军将领都学会了这首歌。从此以后,《游击队歌》
就像插上了翅膀,迅速飞遍了八路军各部队和群众之间.鼓舞着千百万军民勇
敢战斗。
这首歌曲轻快流畅、生动活泼,以富于弹性小军鼓的节奏贯穿全曲。音
乐与歌词结合得非常协调一致,使游击队员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紧张愉快
的形象跃然谱上。第一、二、四乐句相似,第三乐句在节奏、曲调上与其他
乐句形成明显的对比,使全曲在统一中又富有变化。这首歌易唱易记。
几十年来,《游击队歌》经常在各种音乐会上被演唱,赢得了国内外观
众的喜爱。作者曾将其改编为合唱曲,有时也采用重唱形式演唱,均受到群
众的欢迎。
感人肺腑的血泪控诉——《松花江上》
1936 年 11 月,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布满西安
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为反共反人民的内
战去卖命,人人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当时正在西安
二中教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彷徨的惨景,耳中充满嗟叹痛苦的呼
声,于是便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饱含着热泪而带有哭泣似的音
调,倾吐着悲愤交加的心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兼有叙事和
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展开,感情越来
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唱出呼天叫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
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张寒晖谱成这首
歌曲后,亲自教给学生演唱,后来又传到东北军的学生队伍里,不久就唱遍
了东北军。“西安事变”爆发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
歌声,并且迅速传遍全国。音乐家刘雪庵曾将这首歌编入《流亡三部曲》中,
但不知作者是谁,只得署以“佚名”。埋头苦干的革命音乐家张寒晖,就是
这样代表人民倾吐呼号,为我们留下了这首不朽的战斗性的悲歌。
雄壮激昂的战斗号角——《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诞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型声乐作品,是一首极
其激动人心的抗日战歌。它用象征性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民族“巨人”的典
型形象——黄河,既有中华民族的气魄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又有浓郁的生活
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的精湛技巧,都可称为我
国音乐作品中当之无愧的楷模,是我国音乐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引为自
豪的艺术明珠。
1938 年秋,24 岁的诗人光未然满怀抗日的热情,来到黄河的壶口,亲眼
看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丽景象。黄河的力量给了诗人以启示,他决
心要“写一首讴歌黄河的诗”。后来,诗人又经历了吕梁山的战斗,抗日民
族革命战争更加激发了诗人的情绪。在永和关,诗人曾从黄河船夫与恶浪搏
斗的豪迈气概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诗的意境又一次升华。他再也抑制不住
讴歌黄河的创作欲望了,就在 1939 年 3 月初,他带着伤病,只用了 5 天时间,
就写成了震撼人心的歌词《黄河大合唱》。歌词对黄河作了全面生动的描绘,
并赋予它以巨人般的坚强性格,不仅使我们看到了黄河之长、黄河之险、黄
河之雄伟,也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黄河的屈辱、黄河的觉醒、黄河的力量。
在延安窑洞里,当时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听了光未
然满怀激情的朗诵后,一把从诗人手中拿过诗稿,动情地说:“我要把《黄
河大合唱》写成具有中国气派的大合唱!我有把握把曲子谱写好!”冼星海
就是以这样炽热的情感写好了《黄河大合唱》的总谱和合唱,总共只用了 6
天的时间。
1939 年 4 月 13 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大学礼堂首次演出,获
得了空前的成功。周恩来曾为冼星海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人民
谱出呼声”,这也是全中国人民对《黄河大合唱》的高度评价。
《黄河大合唱》共有 8 个乐章,每章开始均有配乐朗诵。①《黄河船夫
曲》(混声合唱),描绘船夫们与黄河风浪搏斗的动人场面;②《黄河颂》
(男声独唱),唱黄河的雄姿,赞五千年的文化,颂民族精神的发扬;③《黄
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英雄;④《黄水
谣》(女声二部合唱),控诉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⑤《河
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叙述流亡群众的悲惨遭遇,显示人
民的斗争决心;⑥《黄河怨》(女高音独唱),唱出了被压迫、被污辱妇女
的痛苦哀怨;⑦《保卫黄河》(轮唱),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奋起斗争
的英雄形象;⑧《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象征东方巨人为抗战最后
胜利而发出的呐喊。
《黄河大合唱》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鼓舞群众奋起抗战的战斗号角;今天,
它仍然激励着我们永远向着胜利前进!
饱含爱国激情的抒情曲——《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 50 年代诗人乔羽和作曲家刘炽为影片《上甘岭》写的
插曲。作品采用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笔调,表达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的感
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优秀的抒情歌曲,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
义思想,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