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人家乡有一位老兄,十多年前开苗圃、办果园,小发了一笔。由于生意上接触的人员比较杂,自然少不了出去唱唱歌、跳跳舞、找找三陪。农村长大,从小穷苦的他,这下找到了花花世界享受的乐趣,一种补偿过去苦日子的心态使他变得近乎疯狂。渐渐地,吃饭要尝遍当地所有美味,穿衣要穿当地最贵的衣服,烟酒都要名牌产品,三陪找得还不尽兴,后来抛弃妻儿干脆就包养了一个。本来事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很多事情需要集中精力处理,他自己倒好,挥霍不说,很多该做的事情都耽误了。最后仅仅过了两年,这位老兄就落了一身病,年纪轻轻,就得了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心脏病,后来还得了癌症。在他患癌之后,原来的一帮狐朋狗友怕惹上晦气,基本断绝了来往,嗲声嗲气、貌美如花、万种风情的二奶也在一天夜里卷了他变卖所有财产得来的看病钱瑠掉了。他万般无奈,只好又苦苦哀求老婆,看在孩子的分儿上回来照顾他,度过最后的一段日子。他老婆本来就心软面慈,经不起他哭哭啼啼、软磨硬泡,也就答应了。
K君,原本不抽烟不喝酒,生性老实。后来自己经商,信了道上的“能喝多少酒,就能办多少事”的传言,在商务应酬场合以豪饮来换取利益方的合作,渐渐地就开始有了八九两的量。与普通人不同,创业者的情绪永远在高昂和低落两个极端徘徊。这位朋友逐渐高兴之时要开怀畅饮,沮丧之时要借酒浇愁,最后竟然发展到了日日饮、天天醉的地步,跟刘伶有得一拼。这样一来,他自己快成了醉仙,正事儿耽误不少,身体基本上垮掉了,但事业似乎并没有多大进展。这位老兄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老实,将应酬的道具当做了正事,将调侃当做了真理。酒桌上,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讲酒品就是人品,酒量就是销量。事实上,经商永远遵循的是利益法则,酒充其量只是润滑剂而已。我的一位老领导就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关系是说话说出来的,不是喝酒喝出来的,销量是靠谈判得来的,而不是靠感情换来的。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不少创业者往往会将目标和手段异化,本应属于手段的东西,结果反客为主,被小老板们当做目标,自己的心智慢慢被腐蚀,最终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人们常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这句话说的是理想状态,现实当中更多的是前车已覆,后车照覆。都说是历史不容忘记,不能两次都掉进在同一条河里,但人们往往是健忘的,好了伤疤忘了痛也是常态。
经商应该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行为,市场经济对创业者的要求自然要远远高于普通人。作为一个普通人,你可以有很多闲情逸致,你可以有很多不良嗜好,你可以安于现状,你可以沉醉享乐。但作为一个小老板,你必须时时刻刻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别人可以真醉,你即使喝得酩酊大醉、身处温柔之乡,也需保持一个清晰的大脑,保持高度的商业理性。与此同时,创业者还应当为自己定一条坚如磐石的规矩,那就是除非确有商业运作之必要,否则就不接触吃喝玩乐这类事情。
铁律49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害处就在于引导创业者过分追求所谓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很容易引发误导。企业的发展是靠整体的综合实力,而不是靠某一方面的突出所能成就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害处就在于引导创业者过分地去追求所谓的核心竞争力,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努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核心竞争力虽然有着比较明确的定义,但什么才算核心竞争力,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理解,千差万别,不一而足。有的将管理归结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的将研发归结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的将创新归结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的将服务归结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有的将营销归结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很难断定他们的总结是对还是错,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很多企业轻易地将自己的某一方面认定为核心竞争力。如果他们只是标榜一下形象,倒也出不了什么问题,倘若将资源集中于此,打造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就容易给自己带来麻烦。
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功于某一要素。其中一个要素看上去可能重要性很小,但只要或缺,整体上的竞争马上就变得和原来大不一样了。这就如同一台机器不可缺少几颗螺丝钉,电脑键盘当中的任何一个按钮都需要灵光一般。如果非要将企业经营这个有机体的某一部分拆出来,认定为核心竞争力,本身就犯了方法论上的错误。
无论何种定义,核心竞争力都会强调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这一特征。别的暂且不论,就凭这一点,中小企业就难以办到,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不能被模仿和超越的,因此核心竞争力基本与中小企业特别是尚处于市场导入期的创业者无缘。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是在某些方面取得相对竞争优势。如果某一尚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非要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我们不得不非常遗憾地说,他们离走火入魔不远了。这个时候,企业的各种资源都非常有限,建立比较优势都比较困难,硬要打造核心竞争力,现有的资源根本就支撑不了,最终要不流于概念,要不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还会导致项目猝死。
有位老兄,在深圳开了家通信器材制造企业,时值“山寨”概念流行,于是正大光明地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定位在模仿上面。先是生产各种山寨版的手机、对讲机等产品,其后更是直接定位在“高仿”上。据他自己讲,他已经找到了足以使自己做大做强的金矿。何曾想到,仅仅过了三年,就被迫关门。
将核心竞争力定位在模仿,表面上看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实际上,模仿很难成为核心竞争力,这样的定位会使自己误入歧途。模仿带来的问题非常明显。模仿最大的问题是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形象缺乏个性,难以永续经营,更难做大做强。另外,你自己能够模仿的东西,别人同样可以模仿,你又不能拿自己模仿的东西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既然别人同样可以模仿,模仿的水平也不会比你差,又谈何核心竞争力。
山寨版产品,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没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而且在各种重要细节上都做得很粗糙。制造高仿产品,确实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但即使你仿得再好,也只能偷偷摸摸去做,见不得阳光。从好的方面讲,是帮助别人扩大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有点帮他人作嫁衣裳的味道;往坏处讲,说不定哪天被查处,连根拔掉,企业面临的发展风险更大。以模仿为核心竞争力,搞山寨版和高仿产品,本身就是一种调侃和灰色幽默。如果真的认真去做了,只能是自己忽悠自己。
企业经营是可以通过获得比较优势来实现发展壮大的,前提是,在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存在明显的短板。比如,你的包装设计在圈子里就要比其他绝大多数品牌漂亮,具有非常强的自传播力,同时需要确保产品质量、营销、物流、售后服务等其他方面都能坚守住相应的底线。如果你的产品包装和VI手册都是按照一流标准设计的,并将此定义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忽视了产品质量的提高,最终还是难以避免被市场淘汰。其实,这就是“假洋鬼子”的部分操作套路,也是他们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经济宛如大浪淘沙,类似项目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不问自明。
对创业者而言,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核心竞争力,倒不如脚踏实地,将自己该做的每一项事情尽量最好,最起码也应该达到底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在项目有机体正常运转的同时,面向差异化竞争寻求出路。
我个人的一个体会,企业经营原理其实都非常简单和易懂,并不需要太多的创新,实际上也很难有大的创新,更重要的事情不是玩概念,而是在原有框架下将细节做得更加完美和到位。一些学者出于学术上的需要,往往喜欢标新立异,不断提出各种新概念,他们并不需要对这些层出不穷的新概念负责。学术界如何运作,自然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创业者不必太在意。而作为企业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