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类东西看多了,创业者的理论水平和知识储备确实可以提高很快,战略思路也会非常清晰,管理正规化的冲动亦越来越强,但一遇到很多落实细节,依旧是满头雾水,莫衷一是。为什么会遇到这种情况,是自己看东西看错了吗?或者什么地方不对劲?其实,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其一,他们讲的东西并没有错,所谈到的更多的是理念和方向上的一些事情,而没有涉及更多的细节。其二,这些讲座和图书,所面对的受众群体非常广泛,目标读者并没有针对特定领域与行业,细节上的专属性不是很强。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言论,专业上没有什么行业不行业的,大同小异,似乎一切皆在自己的把握之中。其实,大方向上的原理确实相同,尽管只有一些小细节上的差异,但“小异”恰恰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成败。其三,他们讲的内容可能确实公正、客观,但肯定不全面,只是截取了一些层面和角度来说明问题,有意无意地缺省了好多重要细节。照猫画虎,你只能画个大概,做出来的东西往往是形似而神非。其四,各类传记事实上的作者,自己并没有多少实战经历。他们是专业的记录者,而非实践者,记录过程中难免会走样。更何况这类传记越来越定位于传播良好的企业形象,文学化的成分很大,都经过大量技术性处理。

这在客观上就需要以一些新方法来弥补这些不足和缺憾。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细节对标,即将自己某领域的操作模式,和著名企业、行业五甲或其他主要竞争对手的模式,分别解剖,细化成十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指标进行对比。这样我们就很明确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在哪些方面还考虑得不周全,应该朝着哪些方向改进,作何种努力就可以赶上和超越对手。这是一种化难为易的方法,将很多处于模糊状态的东西变得一一明确,我们就有了较好的方向感和可度量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再优秀的企业,既有自己擅长之处,又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因此,运用对标学习方法,对象最起码不应该少于五个,撷取每家之长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项目快速成长。

我所在的北京东方慧润能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以十家跨国公司为核心,辐射到一百多家大型企业,涉及市场营销、品牌传播、企业管理、内部培训和战略规划等诸多领域,按照专题和问题点进行细分,对其中的一些具体操作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博采众家之长,并合理把握趋势,在整合的基础上加以系统化,最终形成一套非常实用的独特体系。举个简单例子,就拿促销品所附带的品牌传播功能这一主题而言,就可以分成数十个指标进行对标,礼品的耐用性、实用性、便携性、时尚性、信息聚焦程度,选择终端、以个人还是车辆为中心进行传播,传播重心偏重工作圈还是生活圈,投放模式在哪些方面保持稳定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有些细节看上去似乎可有可无,但只要有点差别,最终的实战效果可能就会天差地别。实际上要做到这些细节并非难事,更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

谈到这里,也许很多朋友会讲,建立对标体系是一个非常专业和精细的工作,只有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力和财力上才允许这么做。事实上,对标挖潜是一种方法,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到丰俭由人。即使你现在刚刚创业,项目处于发展最初阶段,你也可以建立对标体系。体系的框架可以粗略和简约一些,或者先做几个急需模块,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而逐步细化。在此过程中,即使最为简单的体系,也应当以正式文本的形式确定下来,一方面是为了显示其严肃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备忘。

对标虽然和模仿非常相似,但绝非模仿。模仿只是形似,顶多也只是神似,山寨版的成分很大。而对标的目的是挖潜和优化,着眼于每一模块细节上的追赶与超越,是用来解决执行力和实效的问题,在把握原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造性突破,也是由懵懂少年成长为真正王者所应当具备的一种高贵品质。

铁律32 小老板们必须承受得住孤独,经得起质疑和考验

在创业实践中,量变和质变的界限非常模糊。选好方向之后,创业者更为重要的是要耐得住寂寞,在平淡无奇、看似单调的过程中坚持下去,不要总是想着玩大手笔,也不必天天计算临界点何时到来。只要你耐心地坚持、积累和沉淀,其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与大多数传奇故事不同,真实的创业经历非常单调,几乎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情,甚至有时候寂寞无助。打工时,你身边总会有些同事,或多或少说说笑笑,侃侃大山。但作为个体创业者,大多数情况是一个人忙里忙外,跑前跑后,顶多有一两个合伙人,也不可能天天待在一起。随着时间延续,各方面的压力会逐渐突显出来,客户开发、产品研制、内部管理、资金流转、发展速度,千头万绪,不一而足。日子一天天地过,人也容易变得机械,于是总希望通过不断快速突破,以及玩一些大手笔来获得激情。然而,成功是有规律的,由不得你着急,很多东西是靠时间、经验和数量不断积累而取得的。

“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样的道理,非常浅显又非常深刻。说是浅显,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孩提时代就耳熟能详,还经常在老师布置的作文中引用;说是深刻,是因为这样的道理需要我们用十多年甚至是一辈子的时间去领悟,每一个年龄段上的感受都不太一样,如果我们能够脚踏实地地遵循这个道理,人生的成功并非难事。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你和一些比较成功的老板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并不是很聪明,对经营方面某些问题的认识也不太到位,对财经、管理和营销常识知之甚少。于是很多人开始感叹,连这样的大老粗都能成为大富翁,老天真是瞎了眼,自己这么聪明怎么还是穷小子一个,社会有问题、命运捉弄人等就成为为自己开脱的借口。如果思维意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说明您目前还不是很适合创业。

如果我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老板的发迹过程,我会发现绝大多数人所从事的模式并不复杂,只不过做的时间长了,做的时间久了。其实,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密所在——选择一个常规性的领域,经得起痛苦、寂寞和诱惑的考验,多少年一直坚持下去。常规性领域,最起码赢利模式和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剩下的只是与市场磨合,以及漫长的积累和沉淀,并用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坚持,总有一天会迎来临界点的。这样的成功故事讲起来,一点也不精彩,甚至索然无味,没有多少嚼头,但确实是符合成功规律的。

也许在此有人会质疑,那些发财的大老粗,连中专都没有上过,智商平平,他们哪里会懂得什么规律呢?实际上,规律面前人人平等,规律只认你按照他的方向去做了没有,根本不管你是什么学历、智商、经历、背景,是有意为之,还是误打误撞、歪打正着。如果你去问这些成功人士成功的原因,往往连他们自己都很难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倘若认真考察他们的奋斗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这一过程是符合成功规律的。或许他们当初进入相对成熟的领域,是因为基础较低、思维简单,想不到其他模式;或许他们在这个领域坚持下来,是因为没有其他选择。无论是由于主观原因,还是被迫无奈,或者是稀里糊涂、误打误撞,其经历在客观上确实符合成功规律。

靠误打误撞去做符合规律的事情,对创业者而言,成功并非没有可能,但概率太低。如果我们能够很清楚地认识到某种规律,并按照其中的逻辑有意为之,则创业成功的概率就要大得多。

创业成功需要量的积累,在发生质变的临界点来临之前,差一厘一毫都不行。因此在此之前,小老板们必须承受得住孤独和寂寞,经得起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考验,耐得住各种新机会的诱惑。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地更换行业,仿佛其他行业更容易赚钱。当真的介入这些行业之后,你会感到实际情况跟自己想象的差距太大了。一般来说,我们接触任何一个行业,达到开始入门并基本把握的水平,差不多需要一年左右,这已经算是悟性较高的了,悟性一般的可能需要两三年时间。而在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