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么结束战争,要么日本亡国!”
5。21的赤色军变和其后的赤军的大规模**,迫使。元老派、政治精神们面对一个现实,战败了!日本必须要面对战败的现实。
曾经主导战争。的田中内阁,随着5。21军变的枪声,而化为魂魄。
在没有替罪羊羔羊的情况下,由谁去结束这场战争呢?重组内阁似乎是迫在眉睫,但是无论是元老派或是那些政治精英没,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站起身为殿下为皇室分忧,所有的人都是畏畏缩缩的,即便是自己曾依赖的老师西元寺公望也是如此。
这一切让年青的裕仁对他们感觉到厌恶、憎恨!曾经在发动战争的时候,他们把**拍拍作响,保证着皇军或许不能赢得全胜,但是打个平手却没有问题,并且罗列出一大堆理由,让自己相信皇军一定能够打平,但是战争进行了84天,和中国的战争不仅未能以打平收尾,反而的让帝国失去了陆海军数十年的精华,曾经象征着帝国荣耀的主力舰,除去数艘在船坞中抢修的之外,其它皆沉于港内,帝国陆军的精锐,几乎尽数损失于朝鲜、关东州。
“帝国只能依靠那些训练了一至两个月的动员兵保卫!……帝国物价日益高涨,民众承担着沉重的税赋,成年男人被从工厂、田间征召进军队……国民已经开始绝望……赤化分子已经赢得了无数人支持,他们正在向东京进军,向整个日本进军……海军的军舰上又发生多起未遂军变……军部已经承认短期内不可能平定赤军叛乱……停战!只有停战才能拯救帝国!……停战吧!殿下,为了维护国体!”
现在那些夸夸其谈的政治精英和元老派们,所强调的只是帝国面对的困境,帝国面对的困难,而根本上却是为了维护他们的权力和财富,无论是元老派或是政治精英们,都被5。21叛乱时,那些赤化分子的屠丶杀吓倒了,相比于中国,这些赤化分子反而是最为可怕的力量。
“结束与中国之间的战争,我们可以将朝鲜以及冲绳的近三十万精锐调回国内镇压赤军,介时我们完全有能力平定叛乱,只有结束帝国内忧,方能有效的维护国体,……中国人要的是朝鲜和琉球,而赤军要的却是整个日本!……”
“这群混丶蛋,他们为了让自己多活几年,宁愿让我背负的败北有耻辱,也不愿意走上断头台!”
一身戎装的裕仁端坐在宽大、气派的御座上恨恨的骂道。身后,几扇古老、华贵的金屏风,显示着这位日本摄政皇太子的不凡,但是脸上几近狰狞的愤怒,却彰显了这位皇太子的内心。
战争之前,他们叫嚣着六千万玉碎,而现在他们却叫嚣着是时候结束与中国的战争了!全力镇压威胁更大的赤军!而前提是皇室向国内宣布,承认中国战场的失败,为维护国体与中国和谈。
皇太子的抱怨让一旁的近卫文麿一时哑然,近卫家作为日本五摄家(日本摄关政治传统下五个重要贵族,包括近卫、九条、应司、二条、一条)之首,历代世袭公爵。父亲在1904年在中国感染传染病死亡之后,年仅14岁近卫文麿继承了公爵之位。当裕仁还是一位小孩子时,近卫就已是环拥在他周围那一群贵族少年中最年轻的老大哥了。尽管裕仁相信他,但是年青的近卫却同样选择了与元老派、政治精英们相同的态度,结束战争!
“殿下,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停战,很多人同样不愿停战,但……”
近卫小心翼翼的说着,同时微微抬眼看着面前的皇太子,注意观察着他的表情,作为裕仁自幼的朋友,近卫对自己的这个未来的“天皇”朋友的性格有着他人难及的了解。
但凡是裕仁的亲信和朋友,大都知道很早以前裕仁就说过,.ㄧ.C
“问题不在我干了什么,而在于别人对我所干的事情有什么反应”,他最为顾及的是自己的名声和责任,他害怕承担责任。而现在元老派和其它政治家却试图让裕仁承担责任。
停战!
对日本无疑是最为有利的,近卫明白眼前的这位皇太子的内心深处迫切希望停战,但是却不愿意承担任何停战的责任。
“……但是这些人的存在,却已经无法改变只有停战才能拯救日本的现实!”
近卫或许在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显得有些优柔寡断,但此却全不见过去的优柔寡断。这个被西元寺公望称为“像富士山一样的家伙”,或许正如富士山一样从远处望很漂亮,但到了近处看就全是岩石,粗糙不堪,但现在近卫却知道什么可以取舍。
“殿下……在军部和政界都倾向于和谈的前提下,少数人的意志已经不可能改变一切!”
抬眼见皇太子依然目带怒色,近卫如下重药一般提醒到。
在外界看来,日本帝国或许是铁板一块,但是实际上,皇室、政界、军部却是三个平衡线,后两者效忠天皇,但对于中央政丶府而言,军队却是难以控制的,天皇的意义就在于掌控、协调两者,尽管对于绝大多数日本人而言,他们只有喊着“天皇万岁”的口号才能勇气去死,现在无论是军政丶府都已经承认了失败,少数人的坚持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管怎样,总算可以预料战争即将结束了。我想,仅此一点就很好了。尽管还有各种讨价还价的空间,但原则上只得接受中国人的媾和条件,不是吗?如果不接受的话,战争还将继续下去。不能再让国民受苦了。”
在内心深处早已经承认了失败的裕仁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抬眼朝一旁的祖父明治的戎装画像望去。此时他似乎明白了当三国干涉时期祖父明治天皇的无奈心情。
沉默良久之后,裕仁才缓缓张开了嘴唇,目中带着一丝愤恨。
“在我国民付出如此惨重的牺牲、国家付出如此之大的代价,被迫屈辱的接受中国人提出的媾和条件,对于我来说,是于心不忍的。但是今天我们必须忍难忍之事。……接受中国的媾和条件之前,帝国必须重建内阁,否则无从可谈维护国体之言!”
近卫文麿看着面前的皇太子垂首说道。
重建内阁!
距5。21叛变距今已经足有10日,平定叛乱亦已有7日,但是内阁一直未能重建,如果是在平时,内阁或许已经建立,但是现在,谁都明白出任新内阁首相会面对什么,新首相需要承担起田中内阁留下的烂摊子,帝国战败的一切责任都将由新内阁以及新首相承担,这注定是一个短命的内阁,新内阁的责任无非是在停战条约上签字而已。
正因如此,无论是政友会或者宪政会中任何一名政治家都不愿意出任新内阁首相,去承担这些责任。
“要是田中不死就好了!”
想到田中上奉中准备承担战败的一切责任和屈辱,裕仁在内心深处婉惜道,这或许是裕仁对田中仅有的婉惜之举,如果换做任何时候,在裕仁看来,田中都是死不足惜!
就在这时,沉思的裕仁在抬头时似是无意的看了一眼不过只有32岁的近卫,而一直在观察着皇太子的近卫文麿同样看到了皇太子眼中一闪而过的诡谲,心中不禁暗间叫苦。
“文君,近卫家族为帝国历史上声名最为显赫的“五摄政”之首,数百年来,近卫家族一直为帝国、为皇室尽忠,当年祖父明治有意在对露国之战胜利后,以令尊近卫笃麿公爵为帝国之首相,可惜令尊却在中国身染疾病去世,仅四十二岁!否则或许的令尊将会为帝国最年青之首相,如令尊……或许今天帝国也不至沦落此等境地,与中国交恶!”
在说到这里时裕仁突然感慨万千,无论是伊腾博文或是近卫笃麿等帝国先贤,尽管在甲午战争前均赞同的对清宣战,以获得帝国发展所需宝贵资金及市场。但在甲午战争年代后,无不关注中国与国际之间的问题,在外交政策中相当重视中国,当中国在甲午战后面临西方列强瓜分时,同样亦深感危机。
无不主张的以保护中国、朝鲜以及日本权益为帝国基本方针,组织东亚同盟协手,主张亚细亚主义大同团结之精神并纠合民间团体,尽管这一主张未受广泛支持,帝国内部更多的人更乐意像西方列强一样,吞并朝鲜、与西方列强一起瓜分中国。但却因这些先贤的存在,帝国总还保留着最后一点亚细亚主义,而伊腾等人更是前往清国,为清国提供改革方针,试图打造亚洲的日清同盟,以对抗西方列强的步步进B。
但是近卫笃麿等人的早逝、伊腾的遇刺,原本携手之举就不受广泛支持,尽管亚细亚主义大同团结之精神被帝国继承了下来,但却变了味,尤其是在对露国(俄国)战争获得胜利之后,几乎是日俄战争刚刚落幕,就滋生出了新的日本意识:大国地位已经实现,变成了强国的日本,所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