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驻扎,实际上他也是这么做的,早在数月前便已责令百战军于当地屯田,自给自足。
对于邱真的决策,唐寅没有异议,边听边点头,应道:“很好,应该这么做。”
上官元吉的禀报繁琐许多,无外乎哪里受灾,哪里又向朝廷请求救济等等诸如此类。
回到王宫之后,邱真和上官元吉等风国大臣们识趣的一一告退,人们都看得出来,大王疲惫,就算有要紧的事,也应等到明日朝堂上再议。
唐寅确实是乏了,没有拦阻众人,只是等邱真和上官元吉离开时向他二人交了个底,表示自己已与肖轩议和,并且二人业已决定,要共同对神池用兵。
扔下这记重磅炸弹后,唐寅才挥手让邱真和上官元吉离开。
邱真和上官元吉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的王宫,直至站在王宫的大门外二人才回过神来。对于两国议和之事,他两人心中已有准备,只是没想到风川要联手对付神池。
千百年来,不管帝国内部的各公国怎么争战,怎么厮杀,怎么互相吞并,战祸可始终没有蔓延到神池,这次风川两国的君主一致把矛头指向神池,可谓是开了先河。
“邱相,我……刚才没有听错吧?”上官元吉眼巴巴地看着邱真。
邱真则是苦笑,说道:“我倒宁愿自己听错了……看起来,我风国要发生大事了!”
神池,那是可以用兵之地吗?野心比唐寅还要大的邱真这时候都心里没底了,他感觉对神池用兵,如同是引火**。
“元吉啊,如果今天你没事的话,到我府上去坐坐吧!”
“正有此意!”上官元吉答应得干脆,欲对神池用兵之事,他可得和邱真好好谈一谈。
唐寅回到王宫后,立刻令人在王宫里准备几间幽静的院子,将皇甫秀台、金宣、任笑、常封等人安顿下来,而后,他才回往自己的寝宫。
现在寝宫里可是很热闹,不仅王妃殷柔在,舞媚、范敏、袁千依、肖娜几位夫人也在,很难得的众女齐聚一堂。
看到她们,唐寅脸上立刻露处笑容,不过很快,他的心头又蒙上一层阴影,在川王宫内所发生的事,会不会也发生在自己身上呢?
^^^^^^^
^^^^^^^
^^^^^^^^^
。。。
…………………………………………………
:23:34:34
('(m)無彈窗閱讀'
第十集 第八百七十章
第八百七十章
听闻唐寅的问话,在场的大臣们面面相觑,谁都没有再言语。等了好一会,齐横从武将当中走出来,拱手问道:“不知大王欲派哪支军团去围困神池?”
唐寅看了一眼齐横,半开玩笑地反问道:“就派你第九军去如何?”
齐横缩了缩脖,没敢接话。让他去征战沙场,与敌军对阵,哪怕面对千军万马他也丝毫不惧,但若让他去围困神池,他实在心中没底,也是一百二十个不愿意。
唐寅见状,哼笑出声,说道:“围困神池之事,还轮不到你第九军头上,我打算派平原军和天鹰军前往!”
就站于朝堂上的萧慕青和子缨二人双双出列,振声说道:“末将必不辱大王使命!”
“恩!”唐寅满意地点点头,这才像一军统帅该说的话嘛!
看出大王对自己的不满,齐横连忙解释道:“末将也不是惧怕神池,只是……神池多山岭,不适合第九军的排兵布阵……”
唐寅摆了摆手,打断他后面的话,举目看向其他众人,说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他话音刚落,张秀急忙快步出列,拱手说道:“大王,皇甫长老和金长老难得来到我风国,不知微臣可否请两位长老到灵武学院一游!”
张秀是风国都城灵武学院的院长,若能把这两位灵武高人请到灵武学院,哪怕只是指点一二,也必会让灵武学院的先生、学生们受益匪浅。
对于此事,唐寅当然不会反对,但也无法帮皇甫秀台和金宣做决定。他转头看向他二人,笑问道:“两位长老,你二人的意思呢?”
皇甫秀台暗道一声麻烦,正要开口拒绝,金宣倒抢先答道:“好!等散朝之后,我与皇甫长老便到灵武学院走一趟,也顺便长长见识。”
闻言,张秀满脸的惊喜,冲着皇甫秀台和金宣深施一礼,急声说道:“如此就多谢两位长老了。”
皇甫秀台无奈地摇了摇头,同时还不满地瞥了金宣一眼。
张秀心满意足地退回原位,御史大夫张哲又跨步出列,说道:“启禀大王,目前朝廷已于风地建造百余座灵武学院、军事学院和书院,耗费钱财、人力巨大,不知大王是否还有建造下去?”
“造!”唐寅连想都没想,立刻说道:“当然要继续造下去!本王已经说过了,必须要让灵武学院、军事学院、书院先在风地普及,无论花费多少银两、人力、资源,都得给我继续造下去!”顿了一下,他皱着眉头问道:“先前从安地运回的银两甚多,不会连区区几座学院和书院都造不起了吧?”
张哲正色道:“最近我国各地时有灾情出现,单单是赈灾划出去的银子就已不计其数,另外,还有数十个郡城、县城传书朝廷,要求扩建城郭,需要朝廷拨给银两,所以……”
“所以,你要告诉本王国库又空虚了?”唐寅扬起眉毛。风国吞并了安国,安国积攒下来的存银都落到己方手里,那么一笔数额庞大的银子,一送回镇江就都没了?
“确实如此,大王,国库虽不至于空虚,但也不再富足了。”张哲实话实说道。
其实也很好理解,安国积攒下来的银子再多,那也是相对于安国的面积而言,安国的银子放到现在偌大的风国里,根本就不算什么,各郡各县皆索要一点,便剩不下多少了。
“好端端的,为何各郡城、县城都要扩建,难道我风国的各地真的有繁荣到那种地步吗?”
一涉及到内政,再想想其中那些错综复杂、官官相护、说不清又道不明的关系,唐寅就觉得头疼。
张哲没有言语,主管内政的上官元吉也没有言语,众文臣们一个个垂着头,谁都没有说话。
唐寅深吸口气,边揉着额头边沉声说道:“各地城郭的扩建可以暂缓,但学院和书院的建造绝对不能停止,扩不扩建城郭,影响不大,但失去了人才的来源,那可是要亡国的。”
“大王圣明,微臣知道了。”张哲拱手应了一声,而后又深深看了一眼上官元吉,退了回去。
各地城郭的扩建,地方官员是找不到张哲头上的,他们只能先上书朝廷,等朝廷批准了,张哲这边才会从国库中拨出银两给地方。
而能批准此事的,只有右相上官元吉有这个职权。一下子批准了那么多城郭的扩建,所涉及的银两数额之巨大,只能用天文数字来形容,其中到底存不存在权钱交易,张哲也很是怀疑。现在大王已经发话,他也就不用再为此事*心了。
站在后面的蔡圭偷眼瞧瞧面色阴沉的上官元吉,再瞧瞧张哲,忍不住暗暗摇头,张哲得罪人的本事还真称得上空前绝后啊!
上官元吉有没有向地方官员收受贿赂,他不知道,不过他可明白上官元吉的用心,之所以一下子批准这么多城郭的扩建,主要是为了给地方官员增加政绩,目前风国各地的郡首、县首可都是大王一手*办的,他们若是做不出来耀眼的政绩,受损的只会是大王的颜面和威信,上官元吉这么做显然是在维护大王,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可张哲却像是没看出来,非把此事搬到台面上来说,得罪的恐怕也不仅仅是右相吧!
唐寅见张哲退回去了,再次问道:“诸位还有事吗?没事就退朝吧!”
“微臣无事启奏,微臣告退!”在场的众大臣齐齐拱手施礼,而后纷纷退出朝堂。
等上官元吉也要退出去的时候,唐寅抬手把他叫住:“元吉!”
“大王!”上官元吉急忙收步,转回身形看向唐寅。
唐寅向他甩了下头,然后从大殿的侧门走了出去∠官元吉快步跟上前去,走在唐寅的背后,出了大殿,来到大殿后身的小花园里。唐寅放慢脚步,让上官元吉与自己并肩而行,问道:“到底怎么回事,为何要一下子扩建那么多的城邑?有必要吗?”
“很有必要。”上官元吉回答得干脆。
“说说,有什么必要。”唐寅皱着眉头问道。
“现在我国各郡、各县的官员都是刚刚上任的新官,而且还是由大王一手筛选出来的,他们能不能做出政绩,对大王的声望至关重要,而要在一处千疮百孔的地方做出像样的政绩,那绝非一年两年或三年四年能办到的,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对城郭的建设。只要各地的城郭繁华起来,政绩也就有了,大王的声望会更高,各地百姓也会更加拥戴大王。大王,我国这偌大的领土是经过南征北战、东拼西凑而来的,最缺失的就是凝聚力,只有先树立起大王的威信,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