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香港做大亨-第3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时候,人的影响力真的不能用钱来衡量,不一定你钱多了就影响力,钱少了就没有影响力。
  香港有很多大亨、家族。但是很多大亨和家族却没有多少钱,只是名气大而已。但若是以为这样就真的可欺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凭借着他们的影响力,有谁想要对付他们,只要发动关系,很多事情会被迎刃而解;而他们想要对付别人。也只是发动关系而已,在各方面施加影响,包括金钱上和政治上。
  政治上不用,人脉关系。
  至于金钱上,这也好理解,找别人借呗,特别是银行。
  像李超人、郑玉彤、霍英冬这些大亨。他们要是动用能够动用的最大资金,保证比自己的身家要超过十倍以上。老友借,银行借,zhèng fǔ借,关系发动起来,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借出,用李超人来,在后世的时候。身家过千亿,但是他调动的资金却可以达到万亿以上,真正的富可敌国,足以撬动世界经济。
  1980年,船王包玉纲收购“九龙仓”的战役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1980年,包玉纲达到了人生的最巅峰,旗下环球的船数达到200多艘。总吨位2000多万吨,比美国和苏联国家船队总吨位还要大,成为了世界船王。不过包玉纲并不满足,而且眼光长远。很快就实行了弃舟登陆的战略,逐步把重心投入到房地产、酒店和交通运输上面。当时,包玉纲看中了“九龙仓”。
  九龙仓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也是香港最大的英资企业集团之一。
  “怡和洋行”,起这个名字,相信只要是个中国人的都知道这家臭名昭著的英资企业,曾是清末以及民国时期侵华的主力!
  1980年4月,包玉纲宣布收购了“九龙仓”百分之三十的股票,当时怡和洋行属下的另一个主力置地公司手中才有百分之二十的“九龙仓”股票,形势明显对怡和洋行不利。为了保住“九龙仓”,置地公司不惜调动大批资金,以100港元一股的高价收购“九龙仓”的股票,以此来把包玉纲给挤出去。
  包玉纲一面要兼顾旗下环球,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流动资金来和置地公司大打价格战。这个时候,谁都认为包玉纲会输,但最后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包玉纲竟然在三天内又调集了21亿资金,一举将手中“九龙仓”的股份增持到百分之四十九,彻底控制了“九龙仓”,导致置地公司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不得不败退。
  在港英zhèng fǔ的地盘上和置地公司对战,包玉纲天时地利都不占,但他占据了人和。
  人脉关系下,调集巨额的资金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李超人这些富豪纷纷助战。
  换做是周兴盛他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人脉和影响力。他要是一面资金紧张,一面又要和怡和洋行这样的巨头对战,短时间内筹集数十亿港币的资金,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或许,李超人、包船王、刘銮熊这些人会因为他的赚钱能力而处理相助,但决计达不到包船王这等举重若轻的程度。
  所以到现在,不论是面对霍英冬也好,李超人也罢,周兴盛的姿态都是放得极低的,以后学晚辈的身份拜见,丝毫不提他现在的身份和地位。
  当然,敬老尊贤也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之一了,周兴盛可没丢。
  这一次的拜见很成功,周兴盛虽然没和霍英冬上几句话,大部分都是霍英冬再问,他斟酌着回答,但言浅意深,两人都心知肚明对方的态度和想法,所以最后是宾主尽欢而散,霍英冬甚至起身想送到门口,这是给予周兴盛最大的礼节了。
  、、、、、、、、、
  很快,周兴盛亲自登门拜访霍英冬的消息就传了出去,各大报纸都纷纷有着报道。
  港英zhèng fǔ有意委任周兴盛为太平绅士的传闻,各大报纸都有过报道,当时是议论纷纷,有叫好的。也有叫骂的,不过更多的还是猜测这个传闻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港英zhèng fǔ又将会在什么时候举行委任仪式。
  为了这个传闻,各大媒体报社甚至派出了jīng兵干将去围堵zhèng fǔ工作人员以及周兴盛一家人,询问着此事的真实xìng。
  当时,zhèng fǔ的想法是什么。没人知道,但周兴盛却是感到一肚子的火,而且还是发作不得的邪火。幸亏鼓动周运发和刘香梅两老去捣鼓“周记茶餐厅”,现在已经改名“真功夫饮食集团”,老弟周兴旺也送去了美国读书,这才免去了全家人的烦恼。
  如今。传闻还没有得到证实,周兴盛却先一步去拜访霍英冬去了,这意味着什么?
  只要是个明白人,这个时候基本上都知道了,就算传闻属实,周兴盛也是不打算接受“太平绅士”的委任。
  霍英冬是谁?铁杆的红sè商人!
  周兴盛亲自登门拜访霍英冬,意思是再明显不过了。周兴盛也是一个红sè商人,或者想要成为一个红sè商人。
  不约而同的,各大媒体报社都去了采访zhèng fǔ,也都在评论着此事的始末和深究其中的内幕,探讨着为什么。
  甚至有《东方rì报》从周兴盛一家的详细情况方面来探讨,先是披露了周兴盛一家目前的状况,除了“大四喜”和“真功夫”还在香港打转之外,旗下的其它产业根基纷纷扎在了内地;然后得出结论。周兴盛的事业重心都在内地,所以不管周兴盛心里怎么想,他都不可能为了区区一个“太平绅士”的头衔而宣誓效忠英国,因为这会大大得罪内地zhèng fǔ。
  对此,周兴盛还能什么,只能是语。
  当然,除了媒体纷纷报道此事外。在香港的上流社会中,对于这事也是议论纷纷。
  老一辈的李超人、包玉纲、郑玉彤、方闰华等人,不上赞赏,但也不上可惜。只是淡淡的偶尔提一下。下面一点的名流富豪以及zhèng fǔ官员,大部分都是觉得可惜,甚至觉得周兴盛有点傻帽,有“太平绅士”这个头衔也不要,真怀疑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不就是宣誓效忠一下英国吗,就算不认同,当做做样子就行了,又不会少块肉?
  起来,老一辈的华商,有一部分人宣誓效忠英国成为了“太平绅士”,像李超人就是了;也有一部分没有宣誓效忠英国,最后“太平绅士”的头衔自然没有他们的事,像霍英冬、包玉纲、郑玉彤等人。
  方闰华此人,在后世名声没有李超人、包船王那么大,但其实却是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和李超人是老友,事业成就也是毫不示弱,平起平坐。旗下“协成行”是香港五个手指头数得过来的地产大鳄,长于长线投资,在香港、美国、加拿大全球各地都有大量物业。
  周兴盛却不是这样看这个问题,他的想法很简单,表里不一,表面上宣誓效忠英国,得到“太平绅士”的头衔,实际上还是心向内地,这种做法固然没错,但是,平白故的为什么要给自己套上一个枷锁?
  就算只是表面的宣誓而已,那也是一个枷锁。
  再怎么脆弱的枷锁,一旦套上了,要想摘下来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就好比三国时期曹cāo挟天子以令诸侯,固然可以随心所yù的旨讨不臣,但看看后期的表现就可以知道,前期的棋子已然成为了套在曹cāo脖子上的枷锁,看上去只要一杯毒酒的问题,但其实千难万难,根本挣脱不得。以至于到最后,曹cāo的野心随着权力和地位的抬高,想要染指上皇座的时候,却只能望洋兴叹,颓然丧气。
  宣誓效忠英国,看上去不吃亏,但到了关键时刻,这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会要人命的。
  为了不在关键时刻被这个枷锁所困,周兴盛自然不会套上去。
  再者,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再加一个“太平绅士”也只是锦上添花罢了,更别香港回归之后,他随时可以获得“太平绅士”的头衔,而且还是心安理得的宣誓。
  当然,决定是决定了。但该防备的还是要防备的。
  周兴盛从来不将希望寄托在港英zhèng fǔ的好心上,也不相信港英zhèng fǔ不会因为这事而恼羞成怒,然后在暗地里yīn他,所以在第二天,他就吩咐了下去,要所有人提高jǐng惕,随时准备应付突发的情况。
  梁香凝为此取笑了他多次。道:“疑神疑鬼的,你累不累啊?从来只有千rì做贼的,哪有千rì防贼的道理,他们耍手段使yīn谋,我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好了,搞得这样沸沸扬扬的。你不累我看着都累了。”
  周兴盛干笑几声,含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