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需求?”
范鸿宇反问道:“普通居民当然没有达到那个地步,旅游要成为普通群众的刚性需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政府官员是个例外!”
邱明山何等聪明,立马就明白了范鸿宇的意思,脸色略略一沉,说道:“你的意思,是以全国的公款开支,来支撑我们彦华地区的发展?”
“专员客气了。”
范鸿宇笑了,略略带点讥讽之意,自然,不是讥讽邱明山。
与其说是公款开支,不如说是以其他官员的腐败来加速彦华地区的发展。只是邱明山身为行署专员,纵算面对自己的亲信心腹,说话也得注意个影响,不能随口乱讲。
“专员,我们应该看到,有些事是不可避免的,也无法阻拦。当市场经济意识逐渐在官员群体中苏醒之时,公款开支,公款旅游,就会成为一个潮流。远的不说,就我们彦华地区,如同专员所言,一市八县都穷得叮当响,公款旅游也已经开始冒头了。既然如此,我们只能顺应潮流。”
邱明山半晌无语,脸色很不好看。但他也知道,范鸿宇说的是事实。不要说其他地区,就算是彦华,他这个行署专员,也未必能遏制得住这股“潮流”。
“他们要公款旅游,咱们拦不住,但这钱花在哪里,倒是可以打打主意。”
“鸿宇,咱们彦华的旅游资源,并不丰富啊,也没有什么太有名的风景名胜,加上交通也不便利,真要搞这个旅游产业,怕也不是那么好搞吧?”
蔡洋在一边插口说道,随手将邱明山的茶杯端了过来,交到邱明山的手里,又给范鸿宇也递了一杯热茶。
纯粹的工作探讨,蔡洋也并不十分的避讳,邱明山有时候还会可以培养他。
“所以说,要搞红色旅游啊。”
范鸿宇微笑着解释道。
“咱们彦华地区,穷山恶水,自然风景名胜,确实是麻绳拴豆腐——提不起来。但我们也有优势,那就是人文景观。咱们是革命老区,全国的红色摇篮。这个优势,一定要利用起来。专员,我认为,我们可以马上申请在彦华地区建立全国的红色教育基地。这也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一些资本主义的东西,也会趁机而入。我们的一些优良传统,有可能会逐渐的丢失,部分干部群众会迷失信仰。红色教育势在必行,搞得越早越好。”
范鸿宇侃侃而谈。
说起来,这也不是范秘书的首创,他只是拾人牙慧而已。不过这个牙慧,在另一个世界,还要过几年才会出现,他给乾坤大挪移了。
邱明山暗暗吸了口气,望向范鸿宇的目光,闪过一抹怪异的神采。
这什么脑子?
天生的“政治投机者”!
以邱明山的睿智,他是一点即透,自然明白范鸿宇这个提议之中,蕴含着何等的“政治含金量”。这个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的报告一打上去,几乎百分之百会获得上级领导的支持。
不支持行吗?
而且,只要略加运作,这个动议必定会成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创举,在他邱明山的功劳簿上重重记上一笔。
人才啊!
一个“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既是政治领域的突破,也是经济领域的大手笔。如同范鸿宇所言,这样的公款旅游是带有强制性色彩的。首都和其他省市的一些大机关,肯定要组织干部到红色教育基地来接受再教育。至于本省,那就更不用说了,必定要率先垂范。
范鸿宇微笑道:“专员,这个事,咱们就出个点子,建基地的钱,让省里和中央财政给咱们掏。咱们不是没钱嘛……说实话,就算这个红色教育基地建起来,短时间内旅游收入也是有限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要过几年才会逐渐显现出来。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中央各部委的领导,会主动光临咱们彦华地区,嘿嘿,这个机会可是难得。”
蔡洋兴奋地说道:“对啊,国家部委这些领导来了,咱们打个报告要点支持,也比较方便。”
政治上,这是何等难得的机遇?
普通地区的同志,就算要见一位重要部位的领导干部,都是千难万难,范鸿宇却要撒大网,把这些大领导一群一群的拉到彦华来。
这手段,委实了得!
范鸿宇笑道:“也不仅仅是要钱,国家支持我们彦华地区的建设,还有很多其他方式,有个时候,要项目比要钱更重要。横向联合,纵向联合,都可以想想办法。只要能引进几个大的合作项目到我们彦华来落户,整个经济发展的形势,那就大不一样了。”
“对对,是这个理……”
蔡洋连连点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他是邱明山的秘书,邱明山“扬名立万”了,他自然跟着水涨船高。
(未完待续)
第107章 整体发展思路(上)
“嗯,这个思路不错,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邱明山点点头,给了肯定的答复。事实上,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得出来,他也有点兴奋,只是不如蔡洋那样直露。
说着,邱明山端着茶杯,缓步走向待客沙发,范鸿宇和蔡洋紧紧相随。
“都坐吧。”
邱明山在长沙发里坐下,招呼了一声。
范鸿宇蔡洋对面而坐。
范鸿宇随手将公事包搁在茶几上,里面装着有关3号线的招标方案。
邱明山瞥了那个公事包一眼,随即说道:“范鸿宇,你肚子里还有些什么货色,一次性掏出来吧,别跟挤牙膏似的。”
范秘书就有点窘。
合着是他范秘书在故意卖关子了?
“专员,您还真是高估我了,我也是临时起意。凡事总得有个诱因。我站在您身边,自然而然的跟着你的思路走,考虑一下全地区的大事。平时,我可没这么大雄心壮志,得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稍顷,范秘书很谦虚地说道。
不过这话,也有几分道理。试想行署办的小科员,一天到晚在心里头将自己当成是行署专员,未免过于离谱。机缘巧合,偶尔能够想到一两个出奇的新点子,那才合乎逻辑。
邱明山也不跟他争论,说道:“行,那你继续发挥一下。”
范鸿宇点了点头,说道:“好,那我就班门弄斧了。专员,要探讨经济发展的模式,首先必须要盘一盘咱们的家底,看看有些什么家当,这才好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蔡洋不由笑道:“咱们的家当,还真不多。”
办公室里就三个人,蔡洋比较放得开。
范鸿宇微微一笑,说道:“咱们彦华地处偏僻,交通极其不便,底子太差,摆在台面上的家当,确实不多。如果做三五年的中短期规划,这些家当基本没法提。不过,要是做八年十年的中长期规划,有些隐藏起来的家当,那也得盘算进去,不然会发生偏差。”
邱明山马上问道:“三五年规划怎么做?十年八年规划又怎么做?哪些是台面上的家当,哪些又是台面下的家当?”
范鸿宇答道:“台面上的家当,基本上没有,就是一个革命老区,能够弄到点政策性的款子,杯水车薪,没多大作用。台面下的家当,那得把矿产资源加进去。但根据目前的情形来分析,现阶段,矿产和能源价格普遍偏低,我们的国营矿企,设备极其陈旧,管理开支庞大,其他包袱更是大得不得了。短期之内,能够保证不亏本,已经谢天谢地了。矿产资源的价格要涨上去,最少也得五六年之后,才能开始起步。真正大涨,估计要到十几年之后了,在新世纪来临之前,咱们这些矿企才有打翻身仗的机会。不过,也要他们能扛到那时候才行,我看够悬,大部分矿企,撑不了那么久。大环境不改变,这几乎是个死局,想要解开,除非冒大风险。”
这段话,他随随便便就说了出来,蔡洋已经骇然色变,眼神不住在邱明山和范鸿宇脸上来回。
牛皮!
十几年后的事情,他现在就说得条条是道,而且语气如此肯定。
凭什么如此自信?
邱明山不动声色,静待下文。
“专员,咱们彦华地区的劣势,简单归纳起来,就是三点。第一,交通不便,迄今没有铁路通过,公路交通网也一塌糊涂;第二,底子太差,无论工业农业还是商业,都没基础;第三,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们的思想过于封闭保守,对外界信息接受很慢,而且总是抱着一种不相信的态度。而优势,几乎没有。经济要发展,第一步就是破局。破开这个困局,才有一番新天地。”
“怎么破局?”
“第一,修路。这一点,您已经在全盘筹划了。公路网络方面,两条主干线,3号线咱们整体发包,但是2号线恐怕难以用同样的方式来解决。”
“为什么?”
蔡洋紧着问道。
“2号线和3号线,有什么不同?”
范鸿宇点点头,说道:“有的,而且是很大的区别。3号线走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