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武帝的一生,既有雄才大略,又有疏懒昏庸。他以佛教修身,却失于偏激;他以慈爱齐家,却失于溺爱;而在治国方面,他不能体恤百姓和士兵,身为君王处事常常有失公允,以至于在维护皇室贵族利益的同时,严重损害了国家社稷的利益。
  后世有人同情梁武帝,认为导致侯景之乱的主要责任在于侯景反复无常,不讲礼义廉耻,这没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天下混乱,强者为王,没有人天生应当为人效忠,也没有人天生就应当称王称帝,梁武帝自己不也夺了南齐的江山么?为什么侯景在高欢手下不敢反?为什么在高澄手下反不成?为什么在宇文泰那里更是让人一口吞了个饱?为什么到了梁武帝这里,侯景就敢于大反特反,而且一反就成了?我们再换个角度考虑,即便没有“侯景之乱”,以梁武帝末年的梁国颓势,谁能保证不会有“马景之乱”“牛景之乱”呢?
  建康城不是纸糊的,只靠侯景的乌合之众是攻不克的。侯景攻入外城,是因为萧正德;攻入台城,是因为萧坚;侯景一围数月,直到攻克台城,更是因为城外诸路援军不作为的结果。正是梁武帝的一整套修身、齐家、治国的方略,导致了皇室成员的所作所为,又是这些权贵们的所作所为,导致了侯景攻克台城,俘虏了曾经的英雄梁武帝。
  但梁武帝毕竟是梁武帝,灾难降临时,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承认了自己是造成一切后果的责任人。虽然这种事后的责任承担无法弥补过去的失误,也无法挽回事态的发展,甚至有种耻辱与悲怆,但是,却展示了梁武帝的气魄与睿智。仅凭这一点,他依然可以称为英雄。
  侯景攻下台城后,派萧大款向城外下诏,解散各路援军。已无战心的援军一轰而散,萧纶、萧大连、萧方等、萧嗣、萧退等人的外地军马分别返还本镇,留下柳仲礼、羊鸦仁、王僧辩、赵伯超等将开营投降。
  侯景胁迫了梁武帝和太子萧纲,号令柳仲礼等一班将领,其事业算是达到了顶锋。侯景作为北朝名将,长期追随高欢,眼看着高欢“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霸业,如今他也打算做一个南朝版的高欢。
  初入台城时,侯景就“接受”了梁武帝的“召见”。《资治通鉴》把两人之间的对话与神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梁武帝神色不变,先问侯景:“你在军中时日已久,很辛苦吧!”
  侯景不敢仰视,汗流满面。
  梁武帝又问:“你是何州人氏?老婆孩子还在北方吗?”
  侯景沉默不答,样子很不自然。大将任约替他回答:“侯景的老婆孩子都被高澄杀了,如今是孑然一身归附陛下。”
  梁武帝又问:“你当初渡江时有多少人?”
  侯景答:“一千人。”
  梁武帝再问:“围台城的时候有多少人?”
  侯景再答:“十万人。”
  梁武帝最后问:“现在有多少人?”
  侯景最后答:“普天之下,全是我的人。”
  梁武帝低头不言语了。
  (梁武帝一上来还想摆摆君主的架子,以询问的口吻与侯景拉家常,可是没能控制好局面,提的问题尽在戳侯景的痛处,勾起了侯景对梁武帝的仇恨。反观侯景,一上来慑于天威,战战兢兢,不敢答话,自信心几乎落到冰点,但当梁武帝询问他来梁国之后的发展时,他正好顺着问话的思路一步步走下去,重新拾回自信。对话结束,梁武帝垂头丧气,侯景不可一世)
  侯景不想再见梁武帝,把他软禁在宫中,逐渐怠慢。梁武帝忧愤成疾,不能进膳。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五月,多日水米未进的梁武帝在净居殿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因为口中发苦,他喊人索要蜂蜜,空空大殿,只闻回声,无人应答。可怜的老人,连呼两声“喝!喝!”,抛却了曾让他风光无限,又让他悲恨交加的万丈红尘,寻找他的极乐世界去了。这一年,梁武帝八十六岁。

十一、名将们的归宿
  侯景饿死了梁武帝,立太子萧纲即位,是为梁太宗简文帝。起先立的那位临时皇帝萧正德,早在台城攻破之日,就被侯景废为侍中、大司马。萧正德又气又冤,觉得自己马前马后出工出力,到头来被侯景卖了,怎么想怎么不平,便给鄱阳王萧范写密信请兵入城。密信被侯景截获,没说的,一条绳索送萧正德上了西天。(萧正德以为会拦路抢劫、杀人放火就叫狠了,哪知道连侯景一根头发丝都没赶上)
  侯景曾纳萧正德的女儿为妾,如今也不用顾及这些了,更何况简文帝将女儿溧阳公主嫁给侯景做正室。溧阳公主年仅十四岁,如花似玉的年龄,就这么被又丑又跛的老恶棍侯景给荼毒了。皇帝是正经太子继位,又被招为驸马,侯景有点找着当年高欢的感觉了。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面对一名叛将的跋扈,整个梁国竟然没有人公开跳出来说“不”,一堆不仅缺钙、而且缺铁的货色而已。
  唯一还有些血性的,是永安侯萧确。侯景喜爱萧确的勇猛性格与过人武艺,不计较他在阵前咒骂自己之仇,把他收在左右做贴身护卫。一次,侯景领着队伍外出打猎,抬头望见空中一只小鹰飞过,侯景手下将士纷纷争射,无一命中。萧确从容弯弓放箭,小鹰应弦而落。侯景的部将对萧确又忌又恨,劝侯景除掉萧确,以绝后患,侯景没听。
  萧确的父亲萧纶听说此事,担心萧确的安全,暗中派人招呼他离开侯景,逃出是非之地。萧确不以为然,笑道:“侯景举止轻佻,一人之力就能把他干掉。我不怕死,要亲手杀了他。家父不必以我为念。”
  过了几天,侯景去钟山打猎,与萧确一同骑马追逐一只鸟。侯景在前,萧确在后,其余随从被远远甩在了后面。萧确心知机会难得,在马上拉弓搭箭,就要射杀侯景,孰料用力过猛,拉断了弓弦,箭掉到地上。侯景在前面听到声音,转身察觉到萧确要害他,冲上来一刀,将不及还手的萧确斩于马下。
  梁武帝的死象征着国家最主要的支柱倒下,原本强有力的统治基础一去不复返,就算是一时杀了祸首侯景,他所煽动起来的这股祸乱力量,也还将不断冲击梁国的立国之本,直至整座大厦轰然坍塌。萧纲“如愿以偿”做上了皇帝,在名义上是国家新一任的最高统治者,可是政令只能局限于建康周围数百里之内,还得不时提防侯景“架”在他脖子上的刀。
  梁国上下人心思变,危机四伏。拥兵自重者,有之;趁火打劫者,有之;犹豫观望者,有之;叛变投敌者,亦有之。
  东魏大将军高澄心情很愉快,他把“瘟神”侯景送走了,却把土地人才换来了。二十年前,北方战乱导致大批边将南投梁国;二十年后,风水轮转,梁国淮南江北各州郡的刺史、太守,纷纷向东魏献城归附。[汶Zei8。电子书小说网//。 ]
  高澄派尚书辛术领兵南下,四处纳降接收,淮水以南多达二十三州被收入东魏治下,其中包括钟离、寿阳、合肥、淮阴等重要据点,东魏的东南国境几乎推进到了长江北岸。当年梁、魏两国投入无数人力物力,苦苦争夺,现如今,得失只在倏忽之间。
  高澄收获满满之余,却还有一大心腹之患:西魏抢去的那半块河南地盘。侯景的叛变打破了东西两魏之间的战略平衡,极大威胁了以河北为统治中心的东魏的安全。因此,对高澄来说,在淮南大片大片捞地固然感觉很爽,恢复河南屏障才是东魏政权的头等大事。于是,高澄命太尉高岳与慕容绍宗、刘丰生率领十万步骑兵,进攻西魏“侵占”的颍州。慕容绍宗击败侯景后声威大震,成为高澄手下的红人,他要让这员大将继续“大放异彩”。
  坐镇颍州治所长社城(今河南长葛东)的守将王思政胸有成竹,下令全城偃旗息鼓,故意示弱,恭候东魏大军。
  王思政当时的身份是大将军,都督河南诸军事。在西魏的府兵制中,大将军仅次于柱国大将军,除了王思政,西魏其余的大将军全都驻守长安,由此可见宇文泰对王思政的敬重和倚仗。考虑到长社毗邻东魏,无险可守,宇文泰曾劝王思政移镇西南的襄城,王思政坚决不同意,并做出固守长社城的保证:如若东魏来攻,水攻一年之内、陆攻三年之内,朝廷无须派兵援救。
  东魏军杀到城下,主帅高岳见城中安静,便不知好歹地从四周强攻。王思政在城中挑选骁勇的军士,忽然打开城门发动袭击。东魏军猝不及防,乱成一团,伤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