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晓。
由于杭州城被太平军围得铁桶一般,又没有足够兵力打开一条入城的通道,胡雪岩带来的运粮船只能停在杭州城外的钱塘江望城兴叹,绝望之中胡雪岩只好将米运往当时也是刚刚经过大战劫难的宁波。胡雪岩捐献杭州的就是这批大米。当初胡雪岩将这批大米运往宁波时,宁波刚刚被官军攻下,城中难民无数,粮食奇缺,这一万石大米正好救急,只是当时接受这批大米的米行开价付款时胡雪岩却分文未要,而提出了一个要求:这批大米算是出借,将来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杭州收复,无论如何必须在三天之内以等量大米归还。用生意人的眼光看,这等于将一大笔钱〃搁煞〃在那里。就当时的情况看,太平军在东南地区势头正猛,杭州收复似乎是遥遥无期。即便三五年内杭州可望收复,这么长时间,利上盘利,一石也可能变得不止两三石了。但是胡雪岩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一方面,在他的心中,这一万石米是杭州军民百姓的救命米,虽说自己尽了力,但终归没能运进城里去救活人,他不能拿着等于是杭州军民百姓性命的大米去赚钱。另一方面,他相信不管怎样,杭州总有被官军收复的一天。那时,早一天运去粮食.也就可以多救活一些人,他要留着米在那里,杭州一旦收复,他可以随时启用,以防万一,到时如果不凑手,误了大事,自己又会留下极大的遗憾。
第94节:第九章胡雪岩的用势之妙(2)
胡雪岩如此行事,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确实也是出于他尽心乡梓的诚意而做出的义举。当初冒死出城采购大米,又冒死将大米运抵杭州城下,就是希望能为赈济乡梓饥民尽一份力,这诚意确实不容怀疑。也正是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胡雪岩的为人。不过,客观说来,从生意人的用心来看,他要用这一万石大米为自己能重新在杭州站稳脚跟〃垫〃底,也是确实的。事实上是,他把这一万石大米捐献杭州,立即使他在杭州士绅百姓中名声大振,也使他一下子就得到倔强敢为而素有〃湖南骡子〃之称的左宗棠的赏识,被委以负责杭州善后事宜的重任,而在此之前,左宗棠本来是要上奏朝廷以贪污粮款的罪名严惩胡雪岩的。
时代大局,浩浩荡荡,不可阻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任何时候,只有把握了时局的方向,才有可能建立宏图伟业,否则,就是逆时而动,螳臂挡车,自取灭亡。
什么事都要讲机会
凡事总要动脑筋。说到理财,到处都是财源。一句话,不管是做官的对老百姓,做生意的对主顾,如果你想要人家腰包里的钱,就要把人伺候得舒服,人家才肯心甘情愿掏腰包。…………胡雪岩
胡雪岩说,会做生意的人,除了精通取势用势外,还要特别善于发现机会,要能够很好地把握和利用机会,要学会把机会变成实实在在的银子。因为,归根结底,机会只有对于那些善于发现机会并且能够很好地抓住机会和利用机会的人,才能成其为机会。
如果说取势靠本事的话,那么乘势则要靠眼光及时发现机会,靠手腕牢牢抓住机会,靠精神力气把一个个被发现的或遇到的机会,经营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财源。因此,胡雪岩才说:〃做生意要有机会,更要靠过硬的本事。〃
胡雪岩刚开始做生丝生意的时候,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特别是纺织工业大发展的时期,丝绸纺织需要的原料大幅增加,洋人就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蚕丝,因而无论是做内贸,还是销〃洋庄〃,都能赚大钱。胡雪岩要做生丝生意确实有些偶然的机会在起作用。比如王有龄得到海运局坐办的官缺,上任伊始便遇到解运漕米的麻烦,请胡雪岩帮助自己渡过难关,使他有了一个奔走于杭州与上海之间的机会。他们奔走于杭州上海之间,雇请的正是阿珠家的船,阿珠娘恰好懂一些蚕丝生意,又使胡雪岩有了一个非常方便的请教机会。在解决漕粮解运问题的过程中,胡雪岩又有机会与漕帮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结识了十分熟悉洋场生意门道的古应春。
对胡雪岩来说,最大的机会就是王有龄恰好调任湖州知府,湖州又是蚕丝的主要产地。这一切恰好都好像安排好了一般一环扣一环地发生了,使胡雪岩这个完全不懂蚕丝生意的门外汉也就顺利地做起了蚕丝生意,进而又销起〃洋庄〃,做起了蚕丝〃外贸〃。这一个个〃巧合〃实在是胡雪岩的〃运气〃。可如果在这一个个〃运气〃面前,胡雪岩没有识势乘势的本事呢?比如胡雪岩没有一眼就看出蚕丝生意大有可为的眼光,或者看到了却不懂得如何利用眼前的有利条件呢?再比如。如果胡雪岩没有那种当机立断说干就干的胆识和气魄,或者虽然知道要干但却没有合理调配人力、资金的能力,不知道怎么去干呢?
一个明显的反证就是,信和钱庄的张胖子,与胡雪岩同行于杭州、上海,甚至比胡雪岩更熟悉江浙一带的蚕丝经营。而且当时的信和还是杭州城里最大的钱庄之一,资本比胡雪岩要雄厚得多。但他就是没有想到去做这一注定能发大财的生意。另一方面,胡雪岩经营蚕丝生意,无论是历史的长短、经验的丰富,还是实力的雄厚,都不如作为丝商巨头的庞二。但胡雪岩一上手就想到联合同业控制市场,操纵价格,在销〃洋庄〃的生意中迫使洋人就范,而庞二做了那么长时间的生丝〃洋庄〃却没有想到如此去做。
张胖子、庞二都没有想到去做的事情,胡雪岩却想到了,并且毫不犹豫地做了。他利用阿珠家就在湖州并且熟悉蚕丝生意的便利,马上出资由阿珠的父亲在湖州开设丝行:他利用王有龄外放湖州知府可以代理湖州官库的便利.采取〃借鸡生蛋〃的方法,立即着手生丝收购;然后联系洋商,结交庞二,大张旗鼓地做起了蚕丝销〃洋庄〃的生意。如此一来,胡雪岩想不发财都不可能了。
第95节:第九章胡雪岩的用势之妙(3)
机会只属于那些有充分准备的头脑,机会只有对于那些善于发现机会并且能够很好地抓住机会和利用机会的人,才能成其为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否则,机会来了也会被我们白白浪费掉。
学会乘势而行
做事情要如中国一句成语说的〃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都顺顺当当地办成了,就是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 胡雪岩
一个人要真正能够把握机会,让机会变成实实在在的财流,除了出手迅速,敢想敢干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学会乘势而行。胡雪岩为帮助左宗棠筹办船厂和筹措军饷向洋人借款成功,就是乘势的结果。
胡雪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商人身份代表政府向外国引进资本的商人。而在他之前,清政府不仅还没有向洋人借款的先例,并且还明确规定不能由任何人代理政府向洋人贷款。例如曾是首辅军机大臣的恭亲王就曾拟向洋人借银一千万两用于买船,所获谕批却是:〃其请借银一千万两之说,中国亦断无此办法。〃胡雪岩最初向洋人借款的提议,甚至让一向果敢有决断的左宗棠对能否获朝廷批准也心存犹豫.还是胡雪岩一番关于当下时势以及办大事要懂得乘势而行的剖析才使他得以坚定。
胡雪岩说:〃做事情要如中国一句成语说的〃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都顺顺当当地办成了,就是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同样是向洋人借款,那时要办断不会获准,而这时要办却极可能获准。这是时势使然,一则那时向洋人借债买船,受到洋人多方刁难,朝廷大多数人不以为然,恭王亦开始打退堂鼓,自然决不会再去借洋债。而此时洋人已经看出朝廷决心镇压太平天国,收复东南财赋之区,自愿借款以助朝廷军务,朝廷自然不大可能断然拒绝。二则当时军务并不十分紧急,向洋人借款买船尚容暂缓,此时军务重于一切,而重中之重又是镇压太平天国,为军务所急向朝廷提出向洋人借款的要求,朝廷也一定会听从。三则此时领衔上奏的左宗棠本人手握重兵,且因平定太平天国有功而深得慈禧太后信任,由他向朝廷提出借款事,其份量自然就不一般了。借助这三个条件形成的大势,向洋人借款不办则罢,一办则准成。事情的发展也果真如胡雪岩所料,几乎一点不差。
胡雪岩在这里所说的势,就是指那些促成某件事成功的各种外部条件同时具备,即是恰逢其时、恰在其地,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