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书 1979年-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不免以为非,无所谓永远。于彼是者,于此为非,无所谓绝对。其有非之时,有非之处,即可侵。”例如道德,“皆随时代地方而逐渐变更”,“故有不适合之道德,即要求其革新,为当然之事”。又如经济、政治、法律的规定,“亦随社会以改变”。科学,也是“随时容人讨议”的。结论是:“社会上事神圣不可侵之性质愈重者,其可信性愈薄,而吾人对之反抗当尤烈”。几千年的封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社会上存在的偶像崇拜禁锢着人们的头脑,所以不冲决思想网罗、不破除偶像崇拜,中国革命就无法发展。朱执信正是一位向旧传统宣布作战的战士。
      朱执信作为民主革命的宣传家,很早就注意介绍马克思及其某些理论。这是他的理论宣传活动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如收入朱集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列传》一文,发表于一九○六年二、三月号《民报》上,就简略介绍了马克思的经历,并用文言文翻译了《共产党宣言》(朱译《共产主义宣言》)中“至今所有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著名论断:“自草昧混沌而降,至于吾今有生,所谓史者,何一非阶级斗争之陈迹乎。”这篇文章介绍了《宣言》第一章末关于无产阶级改变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十项措施,以及《宣言》结尾“共产党人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是可鄙的事情……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朱的译文是:“凡共产主义者,知隐其目的与意思之事,为不衷而可耻……噫来!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奋也。”)朱执信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这些就是“《共产主义宣言》之大要”。《列传》同时介绍了马克思《资本论》关于“资本家者,掠夺者也”的分析,高度评价《资本论》说:“马尔克此论,为社会学者所共尊,至今不衰”。
    朱执信可以接受《宣言》和《资本论》中有关阶级斗争的论述,但在当时,他还不愿意也不可能承认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朱执信之意在于说明,如果说马克思以来“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者大率无致绝对非难”,“而吾辈所主张为国家社会主义,尤无难行之理”。(第55页)
    到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广泛传播,并开始同工人运动相结合。这时期朱执信在自己的论著中,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侵略、掠夺殖民地、附属国深恶痛绝;一方面对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分向往。他颂扬列宁是“吃苦辞甘的好人”(第782页),赞誉“俄国的赤卫军,就是国内劳农阶级的乳母”(第718页)。
    “五四”时期,朱执信在同当时种种反动思潮的论战中写了不少文章。这些文章对于三民主义有新的阐明,并运用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观点和剩余价值学说,来分析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性。《野心家与劳动阶级》一文说:阶级斗争的存在取决于资本家“取得余剩价值多少,和劳动生活工作条件如何”。中国的“小资本家取得余剩价值的手段,更比欧美的大资本家凶十倍”,中国劳动者“所受的苦压迫,比别国的国民也要多几倍”。从这个理论分析中,他断定:“中国的革命是难免的”。
    综观朱执信的全部思想发展过程,可以断言,如果他不是在一九二○年九月牺牲了,必将在革命转变之际,顺乎历史潮流,继续协助孙中山先生,为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作出自己的贡献。
    由于条件限制,现在还有若干刊有朱执信论著的国内外报刊尚未获得。甚望国内外人士热情协助,提供线索,补充材料,俾这部集子更臻完善。

陈铮
《伟大的道路》的史实订正


    《伟大的道路》一书所载史实,有一些需要订正。除一部分已由译本校订者注明外,据调查,尚有如下各点:
    1。朱德同志考过科举,但未中过秀才(1919年石印本《朱母潘太夫人荣哀录》中也无此记载)。
    2。刘寿川是朱德同志在顺庆府(今南充市)中学读书时的老师,不是成都高师的同学。
    3。朱德同志曾应聘到仪陇县高等小学堂任体育教员,这个学校是官办的。
    4。朱德同志与孙炳文同志相识是在1917年春,时蔡锷早已逝世;介绍人是李贞白和孙炳章(炳文同志八兄)。
    又,广西平果县读者阳诚邦同志来信指出,书中失注之处尚有不少,如:所载洪秀全自杀(第38页),应是1864年六月病逝之误;彭湃同志遇害(第216页)是在1929年八月三十日,而非三十年代初;罗炳辉同志率部起义(第310页)是在1929年十一月,而非1930年,他于1946年六月二十一日病逝于山东峄县,也不是起义后十三年逝世;何叔衡同志遇害(第352页)是在1935年二月,他是在福建长汀突围时牺牲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409页),是在1937年八月二十二日;闻一多同志被杀害(第504-505页)是在1946年七月十五日,至于他的儿子闻立鹤,当时虽身中五弹,但并未牺牲。
    希望读者们看到本书史实需要订正之处,继续来信指出。


读《美国文学简史》


    董衡巽、朱虹、施咸荣、郑土生等四同志编著的《美国文学简史》上册(内容包括殖民时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已于去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解放以后由我国的研究工作者自己写出的第一本美国文学史,是一件可喜的事。
    在本书“后记”里说明本书的目的是“简略地介绍一下美国文学的发展情况、重要的流派、作家和作品,并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对他们作出初步的评价。”用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美国文学就是本书区别于其他美国文学史的最主要之处。本书在结合时代背景用阶级分析来研究流派和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的内容方面,常常有很好的见解。如在对惠特曼的分析和评价中作者们正确地把他作为美国十九世纪最杰出的诗人,美国新兴资产阶级最重要也是最后一位歌手,指出《草叶集》中讴歌的就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蓬勃发展的美国社会,就是美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关于民主和自由的理想;指出他把“自我”和“个人”理想化了的形象,和对祖国的山河的热情洋溢的歌颂,都是当时在发展时期的美国资产阶级对征服自然、掌握自己命运的充满信心的艺术表现。《草叶集》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劳动的歌颂和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歌颂,作者们指出,这是惠特曼高于其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地方,联系到他的诗歌形式,即不受诗步和韵脚限制的所谓“自由诗”,也是一次重要革新,是同他在内容上的进步性一致的。而在南北战争之后,南部的蓄奴制被摧毁,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逐渐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惠特曼感到幻灭与失望,因之他的作品也从热情歌颂的诗歌转为社会批判性质的《民主展望》这类散文。这些介绍和评价对理解欣赏惠特曼都是很有帮助的。
    本书对马克·吐温的分析介绍也较详尽。对他作品的思想内容,强调其社会讽刺的一面。在所有作品中推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他最优秀的作品,给予较深入的分析。我特别喜欢那段关于此书艺术风格的评论。作者指出它把现实主义的精心镂刻与浪漫主义的抒情描写结合在一起,把对人物心理的真实描写与幽默风趣的想象溶为一体,这确是搔到了痒处。这本书之所以使人喜爱,不就是在其亦庄亦谐,在那充满浪漫气氛的密西西比河上的阴晴朝夕之中展开了一幕具有严肃的社会内容的幽默戏剧,情节起伏,妙趣横生之处么?相比之下,作者对此书的姊妹篇《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评价,则未免把内容说得过于严肃,未尽妥当了。此外,在谈马克·吐温时若能把“美国式幽默”结合来介绍一下(书中提到了,但是没有发挥),就可以使他不那么显得是个类乎孤立的现象。作者没有注意及此,也许就是在本书中对马克·吐温的成名之作,当时风行一时的《跳蛙》这一短篇竟一字未提的原因吧?对马克·吐温后期的反帝作品,本书吸收了美国进步学者的研究成果,做了较详尽的介绍,这也是一般国外的美国文学史不大会收录的内容,而缺了这一方面,对马克·吐温的评价是不会全面的。
    杰克·伦敦在本书中占有一章。对他的作品内容方面的评价基本上也是得当的。总的说来,本书对其作品的社会思想内容是用比较直接的手法来表现的作家的评价,如上述的惠特曼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