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头铡虎头铡还有狗头铡,有讲究吧。”晓涵见王社口若悬河的样子,她冲王社微笑一下,好象鼓励他说下去。
“龙头铡是专铡那些皇亲国戚的,虎头铡是铡那些将相的,狗头铡则是铡是那些官职小一点的贪官污吏的。”王社说这话时一脸的正气。“我小时候最爱听包公戏,也想象着自己有朝一日象他那样手里有三口铡,杀尽天下贪官污吏。不过,自己现在文不成武不就的,一事无成,一切只能是想象。”
“你挺有正义感的嘛。”晓涵终于忍不住笑了笑。
“有时我一个人时,也去那祠里看一下包公,有机会你们去看,那包公真是好一派色正芒寒节亮风清。”王社认真地说,“陈陇知道我的,在部队时,我最喜欢站岗时吟咏岳飞的满江红。那时,听一些部队歌曲时都会热血沸腾,听国歌时会热泪盈眶。算了,不说这些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现在怎么了?”晓涵看了一眼王社说,“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守自己最初的理想和信念,你不会回到地方变得俗不可耐了吧。”
“我不知道俗不可耐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自己有些随波逐流了。”王社说着叹息一声,“人总是要适应现实的。刚才给你们说到祠中那口井了吧。那里有廉泉亭,亭中有井,亭内石壁上刻有香花墩井亭记,记中说:有一个太守喝了这里的泉水,头痛欲裂,原来他是个贪官,而几位举人饮了此水,顿觉水甜如蜜,原来他们都是好人。故此井名为廉泉。亭外的包河还有一段故事:仁宗皇帝封包公为龙图阁大学士时,还将半个庐州城赏赐给他,谁知包公却说:臣作官是为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是为了请赏,所以我不要。仁宗听了暗暗称赞,但又觉得一点不赏赐,心里又过意不去,于是就说那就把包家门前那段人工河赏赐给你吧!包公想:河不比田地,不好分,不好卖,富不了,也穷不尽,就谢恩接受了。说也奇怪,世上的藕,丝都很多,而且藕断丝连,可是包河里的藕,丝却很少,人们说:这是因为包公无私的缘故。回澜轩在正殿之西,东北临水,古时为官宦文人避暑饮宴之处。包公祠里还有直道坊和清心亭,此乃包拯题郡斋壁里的诗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他认为清廉是治世的根本,正直是为人的准则。所以包公祠不仅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游览胜地,又是寓教于人的好地方。包公祠内有一块引人的刻石,是从包拯墓中清理出来的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刻石,墓志刻叙述了包拯的一生,记叙了包拯好几件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事迹,说的是包拯在其家乡任庐州知府时,性情峭直,故人亲党皆绝之。当时,他的一位亲戚犯了法,被人告到府里,包拯铁面无私,依法处治,打他一顿大板。张尧佐是仁宗的宠妃张贵妃的叔父,无德无能,仅凭亲戚关系,仁宗一次就授予他四个军政要职。针对仁宗皇帝的任人唯亲,包拯专门上了一篇请绝内降的奏疏。以后他又接连上奏疏数道,阐述大恩不可以频假,群心不可以因违的道理,他认为假之频,则损威,违之固,则兆乱。由于包拯据理力谏,终于使仁宗感其忠恳,不得不削去张尧佐的两个要职。包拯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深受群众崇敬,人们参观碑石时总是在他的名字上指指点点,称颂不已,久而久之竟将姓名磨去,而刻下了深深的指痕。从这极深的指痕中,可以看出包公在人民心目中的位置。据说香花墩就是包公幼年读书的地方,环境幽静林木葱笼,是一个得天地精华的好所在。包公祠庄严而古扑,风格朴素端庄。合肥的天气非常闷热,就算艳阳高照一丝丝的风也没有,每一个人在烈日的煎熬下无不汗流浃背、挥汗如雨。但是一进包公祠内却感觉暑热全消,身心清凉,是由于祠堂内林木成荫还是包公在天之灵的庇荫所致,只有自己体会了。”
“那里林木成荫绿意盎然,真是个好去处。”晓涵看了一眼文正说,“有机会是要去看一看。”
“刚才我说了,一进入祠堂映入眼帘的是个大香炉,香炉的正面浮雕着色正芒寒四个金字,另一面则雕的是庐阳正气,表达了对包公廉洁的操守和耿直个性的赞许。中庭香烟缭绕,氤氤氲氲的檀香气味飘流在空气中。绕过香炉就是正殿,正殿的檐下悬挂着一方横匾,上书高风?立四个大字,柱子上有一幅古篆对联:凡吾辈做官须带几分骨气,谒先生遗像如亲三代典型。这横匾和对联应该就是对包拯清正廉明铁面无私的高度评价了。高风?立包孝肃,千古流芳万人仰。正殿中央端坐着八尺高的包公塑像,端正的坐姿,严肃的表情,镏金的塑像在夏日的照耀下放射出令人不敢正视的光芒。包公像的确塑的好极,不怒而威严肃不阿,充分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正殿中间匾额写着色正芒寒四个楷书大字,在包公两侧,站立着他的四大护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正殿左侧墙壁嵌着一幅黑石包公刻像,据说是根据包公真人身材所雕刻的原寸大小,表情严肃,栩栩如生。从这雕像高度看来,包公身材并不高大,但他的志气和品格却比天还高。除了黑石雕刻以外,还悬挂着历代名家所绘制的包公画像,形形色色,多彩多姿。画像下方橱内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看那三把铡刀闪闪发亮寒气逼人,想象着龙头铡铡凤子龙孙,虎头铡铡贪官污吏,狗头铡铡小官小吏,包公不畏权势平等司法的铁腕作风的形象就活了起来。在厅堂的角落,有一方石碑,收藏在特制的巨大玻璃橱内。石碑上刻着包拯亲订的家训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想来老包也是够绝的,如果他的后人是贪官污吏,死后是不能入祖坟的。”
“真是难得的清官好官。”文正点了点头说,“王社,你以后如果当官,就应当刚正不阿清正廉明。”
“对于当官我是不感兴趣的。”王社自嘲地笑了笑,“创办文学社以后,总想在写作上弄点成绩,奢望着以后出书,还想象着弄一部自己的作品死后当枕头呢。当然,能获诺贝尔奖更好。其实,我也知道这只是野心。不过,人总是要有点野心和梦想的,那样,生活起来才会觉得有奔头。是吧。”
“嗯。”晓涵点了下头,“没有梦的生活是很枯燥的。”
“王社,你接着说包公。”文正笑到,“听你说的挺有意思的,其实我也是很钦佩他的。”
“包公是北宋庐州合肥人,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违出仕,其孝闻名于乡里。他上有两个兄长,自己是老三。小名也叫三儿。有一次,他的两个嫂子互相埋怨偷吃了给婆妈煮的鸡蛋,包公说,两个嫂子不要争了,吵得口干舌燥的,来,你们喝一口水吧。包公把水碗递给两个嫂子,只是在二嫂子喝水时,水碗里沁出了鸡蛋碎沫。包公说,二嫂,你吃的鸡蛋渣子还在嘴里呢。于是,乡邻都知道包公少时有断案的天才。不过,包公的家人好象不太喜欢这个又黑又矮小的三儿。初生时把他弃于荒野,是大嫂子把他捡回家用母乳喂大的。所以,包公管他大嫂子叫嫂娘。在包公家乡,是不能开嫂子的玩笑的。包公当官后把他的嫂子接过府上当母奉养,后人认为包公孝行为世间所罕见,似乎永远比一般孝子多孝顺一点。所以在包公祠,正门的牌匾的孝字特地多加了一点,的确耐人寻味。包公曾出任天长知县,颇有政声。后调任端州知州,端州就是出产世界闻名的端砚的所在。然包公却认为端石一斤,价值千金而不持一砚归。可见他为官清廉的程度,已经到了一介不取的程度,因为这种清廉的形象和操守,得到皇帝宋仁宗的器重和尊敬,垂名青史。在仁宗时他担任监察御史,专门负责调查贪官污吏,并且向皇帝直言进谏。他在担任御史期间曾经上疏仁宗乞不用赃吏,建议皇帝不可任命有贪污记录的人当官。还多次弹劾心同蛇蝎,残害百姓的江西转运使王逵。后来包公出任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多次弹劾外戚张尧佐,那可是宋朝一件惊天动地的大案子。张尧佐是仁宗的宠妃张贵妃的叔父,无德无能,靠着裙带关系,作威作福、兴风作浪,对外则以国丈自居。就凭着这种亲戚关系,仁宗一次就颁布他同时兼任四个军政要职。针对仁宗皇帝的任人唯亲,包拯特地上了一篇请绝内降的奏疏。以后他又接连上疏数道阐述大恩不可以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