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最会炒股的人-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附:彼得·林奇的投资原则




  1 不选热门股,只选冷门股

  热门股之所以如此热门,是因为其股价涨得很快,快得总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遗憾的是热门股跌起来也很快,甚至比涨得还快,快得让你找不到脱手的机会。而那些业务让人感到乏味、厌烦、甚至郁闷的公司股票,一般是少人问津的冷门股,却最终会成为股价不断上涨的大牛股。

  2 避开高增长易变行业,关注低增长稳定行业

  高增长行业吸引了大批想进入该行业分享奶酪的聪明人和强势企业,而众多竞争对手的进入使该竞争变得非常激烈,公司很难持续保持利润率,股价相应会下跌。而低增长行业同时是低竞争行业,公司容易持续保持利润率,股价相应会随着利润的上升而上升。

  3 远离高技术行业,关注稳定成熟的行业

  林奇和巴菲特一样,不喜欢买入那些自己不了解其业务情况、变化很快、未来发展不稳定的公司股票。他同样坚持只投资于自己能够完全理解的传统稳定行业的公司股票。“当周围有如此多的稳定行业时,为什么要购买易变行业的股票呢?”

  4 别选多样化公司,关注专业化公司

  利润不错的公司通常不是把钱用来回购股票或者增加股息,而是更喜欢把钱浪费在收购其他公司这件蠢事上。这种“精心准备”的收购对象却是一些这样的公司:(1)价格被高估;(2)业务经营完全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这两点确保收购后的损失,而不是收益能达到最大。而那些专注于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往往能够获得稳定快速的增长。




金融杀手




  乔治·索罗斯 金融杀手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人们重温了那句老话:几家欢乐几家愁。当受风暴袭击的国家的官员和民众或绝望地叹息,或焦急地观望,或仓皇地寻求出路,一片萧条无序的时候,一个人却凭借这场扫荡几个大洲的金融风潮,把自己的名字牢牢地印在了亚洲各国甚至全世界各阶层人士的脑海里。对他,诅咒者有之,声讨者有之,宣布要将其治罪者有之,赞叹、钦佩者也有之。用德国《图片报》一篇文章“今日焦点人物”的话来说,这个人“倚仗自己的资金来对付整个国家及其货币并获得了成功”。这个人就是乔治·索罗斯,美国金融大投机者,亿万富翁兼业余哲学家。

  亚洲金融风暴让索罗斯扬名全世界,而他实际上并非现在才享有“坏孩子”的“美誉”,外界早就把他称为“股市天才”,现在更有人给他冠以“世界头号金融狙击手”的头衔。




哲学家之梦




  1930年乔治·索罗斯出生于匈牙利一个犹太律师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占领了匈牙利,匈牙利人民惨遭涂炭,犹太人更是命运悲惨。幸亏索罗斯的父亲利用其律师身份为全家伪造了全套身份证,化名寄居在朋友家中,才侥幸活了下来。后来,苏军赶走德军,占领了匈牙利全境,但由于索罗斯的父亲不信仰共产主义,他们全家再次受到了排挤。惊魂未定的小索罗斯被迫离开祖国,和母亲一起逃亡到了瑞士的洛桑,其时年仅16岁。但是,索罗斯一点也不喜欢苏联建立的共产主义匈牙利,反而非常怀念二战末期的那段危险历史给他的“锻炼”──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或许能够说明索罗斯从小就是一个风险偏好者,所以才能在证券交易、商品交易和国际宏观投机领域取得这么高的成就。

  到瑞士以后,索罗斯深感和平与时间的宝贵。他在家花两年时间自学了初中和高中的所有课程,并于1948年插入洛桑的圣·路易斯中学读高中三年级。由于索罗斯超出常人的努力,很快他就成了这所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优秀中学的佼佼者,并于194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英国著名的伦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

  索罗斯家庭并不富裕,所以,索罗斯能够在伦敦经济学院这样的知名学府读书,基本上应该归功于他本人的勤奋好学。金融学是一个“钱途”非常好的专业,索罗斯在伦敦经济学院的成绩也非常棒,这完全可以使他在毕业以后找到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但索罗斯的兴趣似乎并不在此,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索罗斯几乎完全专注于波普的“开放社会”理论,撰写了不少哲学论文,雄心勃勃地要做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可惜,家庭的贫穷和卡尔·波普的劝阻使“哲学家索罗斯”无疾而终。卡尔·波普并不认为这个来自匈牙利的犹太人能够研究“开放社会”理论,因为匈牙利自己就是一个封闭社会,而且索罗斯家庭又那么缺钱,不可能供他继续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波普建议这个年轻人回到自己的专业,去从事一份颇有前途的经济或金融工作。于是,失望的索罗斯带着荣誉学士学位离开了伦敦经济学院,不久之后移居美国,进入华尔街,当上了一名经纪人。

  在远渡美国的时候,年轻的索罗斯的计划是用五年的时候挣够50万美元(这在20世纪70年代绝对是一笔巨款),这样他就可以离开美国,回到英国重新攻读哲学博士,然后终生从事哲学研究。




华尔街岁月(1)




  刚到美国的时候,一连好几年他都是默默无闻地在纽约的证券市场从事股票分析推销工作。当然,在这几年中索罗斯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一直在积累经验,寻找机会。

  到1969年,39岁的索罗斯终于脱颖而出,开始有所作为。他用这些年来辛勤工作积攒下来的一笔钱,借助自己在长期共事中形成的与伦敦和纽约金融界的良好关系,与另一投资奇才杰姆·罗杰斯合伙成立了一家私募合伙投资基金,取名为“量子基金”。这是一个由二人共同筹资25万美元联手创立的为商品、货币、股票、债券和金融仪器等筹集投机资金的公司。从此,索罗斯开始了他的国际投资生涯,其在证券交易方面的天才也在主管量子基金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的定位是一种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的组建方式和普通的基金差不多,都是由一些企业或个人,把自己手中的余钱交给基金公司,由基金经理来进行投资,投资赚取的利润按照比例分配,基金公司每年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但它的运作同普通的资本组合比较起来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一是投资方式非常灵活,对冲基金经理的权力比普通基金经理大很多,他可以动用巨大的资金来投资于风险极大的项目,可以既投资于股票,又投资于别的金融资产,如货币、债券和期权等。可以随时买进卖出,在几秒钟之内将数十亿美元的资产变成另外一种资产。

  二是高风险运作。它善于充分利用杠杆原理,充分借贷和抵押,放大资产。比如把自己手中的资金买进1 000万的股票,再把股票拿去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900万,再拿去购入债券,然后再拿900万的债券去抵押贷款。这样原本只有1 000万的资金,经过很多复杂的程序进行借贷抵押,可以放大很多倍,变成一个亿的投资。假定这笔投资的收益是10%,那么一个亿就可以赚到1 000万,相对于1 000万的自有资金,实际利润就变成了100%。当然风险也会大很多,如果亏损10%,那就血本无回了。

  三是它只为少数意图谋求暴利的大资金服务,是一个基本对外封闭的“富人投资俱乐部”。一般老百姓只能去购买一点普通基金,对于对冲基金是无法问津的。

  除了这些基本特点之外,索罗斯还把自己管理的基金定位为利用大趋势,即配合市场走势搞宏观投资。实际上其大部分钱也是在宏观投资中赚来的。这其实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投资策略。

  第一步,确定市场当时的宏观走势;

  第二步,根据宏观走势选择投资方向,比如是该看空股市还是看多,是该买入债券还是卖出债券;

  第三步,根据确定的投资方向再选具体投资的项目,如具体买卖哪些股票、债券、哪个国家的货币等。

  索罗斯本人声称他自己的分析能力不太强,但确实有一种很强的批判能力,并在这种批判能力之上构筑非凡的判断力。也就是说,索罗斯认为自己并不擅长具体的分析,但对宏观走势的把握却很准确——尤其是宏观走势出问题的时候,他几乎有着像警犬一样灵敏的嗅觉。索罗斯领导的量子基金正是凭这种敏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