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编者的考证和史评。序言说,这是初版本,它的最后修订本将构成《新
明纪》的第一部分,但未提到这部汇编其余部分的情况。这是一部有用的书,
特别因为它在对有争论的事实问题作出仔细判断的同时,叙述了有关的历
史,这是黄云眉的考证没有企图做的事。即使这两部著作没有显示出传统的
高标准考据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也显示出它的连续性。
2 明代的军事起源
作者 爱德华?L.德雷尔
本章所述事件最重要的资料来源,是朱元璋的崛起和他的洪武之治的实
录。这部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在我的《明初政治史》中引用时写
作 HWSL(洪武实录)——仅存大学士胡广主持的 1418 年修订本。两个较早
的版本,一是在朱元璋死后不久编写的,一是数年后在朱元璋的孙子明朝的
第二个皇帝统治时编写的,都受到禁止。正史(《明史》,1739 年)以及可
与之相比的非官修史书(《罪惟录》、《国榷》、《明史纪事本末》及其他)
都十分依靠《太祖高皇帝实录》,常常不仅在帝纪中,而且也在列传中严格
遵循它的用语。此外,大多数方志在提到这个时期与当地有关的事件时,就
照抄《太祖高皇帝实录》。
我们永远不能肯定,但看来很可能是,《太祖高皇帝实录》的修订是出
于建文和永乐时期特殊的政治需要,因此,如果原来的《太祖高皇帝实录》
幸存下来,它对朱元璋早年经历的叙述可能与现存版本没有本质区别。从现
代历史学家的观点来看,《太祖高皇帝实录》的主要问题是,从一开始就给
朱元璋加上真命天子的光环。事实上,朱元璋早期政治生涯中的血腥味是从
红巾军带来的,在他同时代人的眼里,他属于这个运动,至少直到韩林儿之
死。《太祖高皇帝实录》企图贬低这种结合的意义,但却提供了不少内情,
而现代历史学家(和田清、约翰?达迪斯、吴晗、罗梅因?泰勒及其他人)
十分适当地给以必要的强调。
一种独立的第一手资料更明确地谈到与红巾军的结合,这就是写于 1397
年的《记事录》,作者俞本是一个军官,参加过明朝建立时的重大战役。我
们通常是从钱谦益的《国初群雄事略》的引证知道命本的,但有一个更完全
的版本现仍存在(见德雷尔:《俞本》)。这份资料不隐讳地描述在红巾军
的“宋”国朝廷当元帅的朱元璋,并提供了一些《太祖高皇帝实录》所没有
的有意思的军事资料。它还有一个与《太祖高皇帝实录》很不一致的年表,
总的来看,更不令人满意。从 17 世纪的钱谦益和潘柽章到 20 世纪的和田清
和中山八郎,学者们一直企图用俞本的材料来修正《太祖高皇帝实录》在记
述上的真正缺点。我觉得俞本的记述把“宋”描绘成一个相对统一和由中央
发号司令的帝国,是易引起误解的,而《太祖高皇帝实录》把红巾军描写成
许多互相独立的造反队伍,则更真实些。由于这个以及其他理由,我觉得俞
本的材料应该用来补充而不是代替《太祖高皇帝实录》所述事件的基本次序。
在我的《明初政治史》(1982 年)里,有一份包括这一时期的补充书目。
3 洪武之治,1368—1389 年
作者 小约翰?D.郎洛瓦
第二手叙述
吴晗论明初的著作是关于明朝奠基者的生平和时代的第二手文献中最重
要的部分。他的《朱元璋传》,最初在 20 世纪 40 年代以《从僧钵到皇权》
的书名出版,是现代第一部企图阐明明朝奠基者生平的著作。这部著作的一
个有广泛引证的版本出现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黎明 1949 年,修订本出现于
1965 年。在文化革命中,作者受到激烈的攻击,1965 年本被禁。但它于 1979
年重新出版,此时死去的作者已恢复了名誉。
吴晗把朱元璋看成一个人民革命家,后来变成了一个暴君。可以说,权
力腐蚀了他;在这个意义上,吴晗的著作是对他的处于权力位置的同时代人
的批评。
吴晗的许多关于洪武时期的著作,也非常重要。例如,在《胡惟庸党案
考》中,吴晗企图把有关胡惟庸案的许多互相矛盾的资料理出一个头绪。虽
然没有得出确实的结论,但在原始资料的收集上极有价值。
黄章健关于明代制度的文章也极有用。这些文章收入一本题为《明清史
研究丛稿》(1977 年)的文集里,文章中引用了大段大段的原始资料。
研究洪武时期的其他重要的中文第二手材料,有王崇武的《明代的商屯
制度》(1936 年);和韦庆远的《明代黄册制度》(1961 年)。
在美国新近出版的学术著作中,富路特和房兆楹编的《明人传记词典》
(1976 年)是不可缺少的。其他值得浏览的,有约翰?W.达迪斯的《儒家和
专制主义:职业精英阶层在明王朝建国中的作用》(1983 年),和爱德华?L.
德雷尔的《明初政治史,1355—1435 年》(1982 年)。爱德华?法默的《明
初双京制的演变》(1976 年)也值得注意。关于朱元璋的思想,见小约翰?D.
郎洛瓦和孙克宽的《三教合一论与明太祖的思想》,《哈佛亚洲研究学报》
(1983 年)。罗梅因?泰勒论明太祖的文章如《明太祖与勋贵》,载《明代
研究》(1976 年),和《明太祖和城隍神》,载《明代研究》(1977 年),
也都重要。
已不太近但也值得提到的,是司律思的《洪武时代在中国的蒙古人》(1956
—1959 年)。这是对这个课题的一个全面的和写得很好的研究。牟复礼的《诗
人高启,1336—1374 年》(1962 年)再现了洪武时期一个学者的生平。
有关明初的日本文献相当多。只提出少数有用的研究,它们是塚本俊孝
的《洪武帝与佛道二教》,载《岐阜大学研究报告(人文科学)》,1966 年;
和檀上宽的《明王朝建国成立期之轨迹:围绕洪武朝之疑狱事件与京师问
题》,载《东洋史研究》,37,3,1978 年。内藤乾吉论明代法令的文章,
题为《大明令解说》(收入《中国法制史考证》,1963 年),是对有关材料
的一个有价值的评述。
原始资料
两部明代文献集对明初的任何研究都极为重要:张卤(1523—1559 年)
编的《皇明制书》和台北 1966 年重印的《明朝开国文献》。前者包含明初的
基本法文献,后者除太祖的《大诰》外包含许多相同的文献。清初修纂的《明
史》自然是整个明史的基本资料。明实录也是这样,不过应当注意,永乐帝
曾下令对洪武朝的实录作过重大窜改。王崇武对《明史》中太祖本纪的一种
早期版本所作的校勘《明本纪校注》,是关于太祖朝的另一种有价值的资料。
关于明太祖的著述,最便于使用的是《高皇帝御制文集》,台湾 1965
年重印。他的《大诰》包括在《明朝开国文献》中,有如上述。
宋濂(1310—1381 年)是洪武朝一个多产的和有影响的学者。他的著述
对了解这个时期是不可缺少的。最全的版本是《四部备要》本《宋文宪公全
集》。
关于大事记,谈迁的《国榷》(约 1653 年)非常便于使用。这部著作以
前只有手抄本,1958 年以部分标点的形式在北京第一次出版。
4 建文、永乐、洪熙和宣德之治,1399—1435 年
作者 陈学霖
情况和大多数明朝统治者一样,关于这四个皇帝的统治时期,不缺乏原
始资料。它们不仅包括这样一些基本的官方资料如各朝的诏令、政治和制度
的简编,和最重要的、及时编纂的实录,而且包括大批私家资料集成,特别
是当时士大夫的文学著作和杂著。对这些作补充的,是各种文献和传记简编,
以及后来在官方和私家赞助下编辑的历史和文学著作集成。此外,明末清初
的学者汲取较早的资料写了许多综合性的叙事史。如谈迁的《国榷》、谷应
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官修《明史》、夏燮的《明通鉴》,等等。但是,
一切原始的和传统的资料,特别是官方档案,并非具有同等价值,每种资料
都必须仔细核对,以确定它的价值和可靠性。
建文朝的原始资料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