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再度出现。这时几乎同时出现了两部至今仍然有用的编年体著作:夏燮
(1799—1875?年)的《明通鉴》(约 1870 年,1.3.11)②和陈鹤(1757—
1811 年)的《明纪》(1871 年,1.3.12)。随后在 1887 年,龙文彬(1821
—1893 年)的《明会要》出版。③它仿照 961 年的《唐会要》,收入有关明
代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材料,选自正史和 200 多种其他资料,分 15 门,近 500
子目。
一般来说,明史研究在清代遭受的挫折,其影响几乎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
中叶。只是在最近数十年,明史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才在中国、
日本和西方引起应有的注意。
① 见本章,《导言:若干普遍趋势》。
② 谢交敏(音):《徐霞客: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214',载《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刊》,48(1958 年),
第 73—82 页。
③ 《明人传记辞典》'191',第 980—984 页;沃尔特?富克斯:《朱思本的中国的“蒙古地图”和〈广舆图〉》
'184'(北京,1947 年)。
附录
书目评注
各章的作者和本书编者在这里提出一般性的书目资料以补充涉及具体问
题的有限的脚注,让读者了解他们的研究范围,并对在学识和思想上对各章
内容提供的重要帮助表示感谢。
在前一章里,傅吾康对有明一代的历史著述提出了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说
明和很有见识的评价,并系统地联系到他的不可缺少的著作《明史资料介绍》
(吉隆坡,1968 年)。中国刚出版的一本目录列出 1900—1978 年在各地出
版的论明史的 9400 篇文章和 600 本书。④1960 年出版的一本现代中国和日本
论明史的著作的更加精选的目录,当时列出的文章和书即有 2500 种之多。⑤
这些书目展示出这个领域的范围有多么广大;同时也证明,专题研究所期望
的详尽的文献材料,在这里不能也确实不需要提供。下面既不是书目提要,
也不是书目论文,而是构成这部明代政治史的 11 章中每一章的书目评注,传
达作者们对学识专门问题的见识。
1 明王朝的兴起,1330—1367 年
作者 牟复礼
虽然在明代和一些历史著作(除正史外,注意傅吾康在他的《介绍》中
谈到的著作,编号 1.4.1—1.4.3 和 2.3.1—2.3.16)中对朱元璋的早期经历
有很大的兴趣,但只有到了 17 世纪,批判地考察明朝奠基时的事件才显出了
重要性,并在 18 和 19 世纪继续成为考据学的焦点。也同有关中国其他领域
的学术成就一样,本世纪最好的近代学术成就虽然使用了一种扩大了范围的
概念论和方法论手段并在某种程度上指向新的目标,但仍然坚实地置基于那
个传统的成果上。其中对目前的作者对目前这章的研究最直接有关的,有下
面三部:(1)钱谦益(1582—1664 年):《国初群雄事略》,12 卷,著于
17 世纪 20—30 年代(2.3.17;新版本和标点本,北京,1982 年);(2)他
随后(但在 1644 年之前)著的《太祖实录辨证》,5 卷(傅吾康在《介绍》
中提到,编号 1.1.1)。(3)一部有关的重要著作是钱谦益的追随者潘柽章
(1628—1663 年)的《国史考异》(2.3.18)(仅存包括前三朝的 6 卷)。
18 和 19 世纪清代考据学发展方面的范围极广的著作,跟这里特别有关
系的有:(1)赵翼(1727—1814 年)的《陔余丛考》,43 卷,和他的(2)
《廿二史劄记》,36 卷。(后者应使用杜维运的批注本,台北,1977 年;杜
维运还著有《赵翼传》,1983 年。)(3)钱大昕(1728—1804 年)的《十
驾斋养新录》,20 卷,又附编 3 卷。(4)夏燮(1799—1875?年)的《明
通鉴》,90 卷,又前编 4 卷,附编 6 卷(1.3.11)。后者有现代排印的标点
本(4 卷,北京,1959 年,被广泛地重印),是最方便的,除官修《明史》
(2.1.9,1736 年呈给皇帝)外,也许是最广泛使用的明史。20 世纪的学者
④ 见本章,《关于外事和军事组织的著作》。
⑤ 《明人传记辞典》'191',第 1107—1111 页。
尚未着手对它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巨大工作。
在专门研究明朝开国和早期历史的新近的学者中,正如脚注所表明的,
本章作者大大有赖于王崇武(死于 1959 年?)的历史学识。他在 40 年代出
版的许多专门研究,把细致的研究、训练有素的想象力和健全的历史判断最
好地结合起来。在他的同时代人中,吴晗(死于 1967 年?)是最重要的一位。
他的《朱元璋传》出版于 1948 年,1965 年的版本作了广泛的修订,这是从
1979 年的重印本知道的,这部作品作为现代传记著作的开路之作以及作为研
究明朝奠基者生平的学术成就都很有影响。在学识上,吴晗的作品在判断上
常常是主观的和自觉地“政治的”,尽管很渊搏和富于想象力。王、吴一代
的第三位学者邓嗣禹已经用中文和英文发表了大量论朱元璋的著作,尽管更
多地是谈他的统治时期而非发迹时期。
在 20 世纪的第三个 25 年中,对明代的研究繁荣起来,特别是在西方。
除傅吾康外,六位学者在这个时期第一次发表的作品值得注目地扩大了明初
研究的领域。他们是贺凯、罗梅因?泰勒、约翰?W.达迪斯和本书随后三章
的作者爱德华?L.德雷尔、小约翰?D.郎瓦洛和陈学霖。本文作者十分仰仗
他们的学识,从本书前四章的脚法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对明初研究的影响,在
那里他们的主要著作一再被引用。
现在回到用中文发表的中国历史研究成果,关于明朝的兴起的研究,本
世纪前半期的学术成就不大。一个奇怪的例外,是对张士诚一生的很有用但
始终不完全可靠的研究,其中强调了他作为苏州地区的地方英雄的地位。这
就是《吴王张士诚载记》,线装五卷,上海,1932 年。这部著作似乎是一些
人合著的;主编是支伟成。这部著作和最近几十年出现的一些材料说明,对
朱元璋的竞争者,特别是张士诚、察罕帖木儿,以及扩廓帖木儿政权,很有
必要进行一次认真的考察。
西方人或日本人的学术成就在这里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指出的。中国人最
近的学术成就值得再说几句。在本世纪的第三个 25 年中,在用中文写作的学
者中,自从王崇武和吴晗去世后,对明朝建国时期的研究没有明显的新建树。
中国新的社会主义史学对 14 世纪中期的研究,正如日本人最近的学术成就一
样,把最大的注意力集中在元末伴随蒙古人统治的腐化而兴起的农民起义
上,反映出对历史上的农民运动的关心。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邱树森(1977 年)
纪念彭莹玉的文章(第 1 章注[21]引证)。邱树森教授领导南京大学的一个
元史研究中心,那里对元末社会史的物证表现出特别强烈的兴趣。不管它对
自己立下的限制,这种研究在收集有用的资料上还是成功的。元末的社会和
政治史(明朝从中脱颖而出)中比较广泛的问题,将在即将出版的第 6 卷中
谈到。对朱元璋生平的说明的争论,主要是关于他的社会背景和“阶级成份”
与 14 世纪中叶恶化的社会情况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似乎未有定论。
承认新的社会主义史学但并非它的产品的,是中国两位不甚知名的老学
者最近的著作。已故黄云眉的四卷《明史考证》出现于 1979—1984 年。它涉
及《明史》332 卷中的头 158 卷,可看成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的现代续
篇,后者共 100 卷,包括《元史》往上的二十二史,完成于 1782 年。孙正容
的《朱元璋系年要录》出版于 1983 年,该书出版后不久作者即故世。这部著
作从范围广大的传统资料中收集必要的材料,涉及明朝奠基者的一生,此外
还有编者的考证和史评。序言说,这是初版本,它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