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宇宙游子-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肢计有:左手、右手、左足、右足。 
  五脏计有:心、肝、脾、肺、肾。另有眼、耳、口、鼻、肤五种感官。 
  六腑计有: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根据《智慧学》的理论,经络是生命体自胚胎成形后,开始细胞分裂之过程中,所遗留的痕迹。细胞分裂必然的结果是: 
  一、所分裂的细胞必然具备“同质性”。 
  二、在长度延长最多之方向,细胞分裂数量最多。 
  三、同质性细胞最多之机构,往往在骨骼或筋络交错下,形成涡漩区。若对此涡漩施压,能令同质细胞产生共振效应。 
  以经络的结构而言,正与胚胎的发展相似,在最初,胚胎宛如蝌蚪,背部的弓形部分暴露在外,是为阳位,而包含在内者属阴位。及后胚胎渐长,细胞加速分裂,才有手足,即为前述之同质性延长。经络及穴道因而形成,并负起生理的调节作用。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判断根据,在前面所说的系统外,必须另有一个对等的系统。两者相互参考,才能了解其作用,这个判断系统便是阴阳五行。 
  在长时期观察中,中国人发现宇宙实为一整体,人的有无、得失、大小、多少等概念都是相对的。这些概念必然相互存在,缺一不成。即《道德经》第二章所云:“……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同理,是非好坏、利害生克等观念,也都是同一体系中,相对比较的结果。是以在同一个整体中,有利就有害,有害也必然有利。如果站在人的立场,以某一标准作为“利”或“害”的判断,则必然牵涉到其他相关的利害关系。 
  如果以这种观念为前提,可以假设以下的定理: 
  定理一:任一正常的个体,其能量保持均衡。 
  定理二:能量恒变,在正、负之间振荡。 
  定理三:任一个体皆由最简单之基本个体组成。 
  据此,则可推论公理如下: 
  公理一:根据定理一,若系不正常的个体,则能量不能保持均衡。找出其中不均衡的能量关系,就是一种治疗方法。 
  公理二:再根据定理二,对任一主体而言,其总能量不变,故变化仅为相对之正负,假设正为“利”,负为“害”。此变化可谓有利必有害,有害亦必有利。 
  公理三:根据定理三,个体由基本个体所组成,人体中基本之个体,假定其名为“器官”。再由公理一及公理二可知,正常的器官与器官之关系,必然非利即害。 
  假设:人体中有器官“甲”。 
  推论:由上述公理,可知“甲”与利、害之关系。 
  结论:利有[利于甲]、[甲利于]。 
  害有[害于甲]、[甲害于]。 
  利与害对主观个体而言,有四种相对关系,为一正常整体必备的判断因素。如综合前述结论,可得下表: 
     ┌─┐     ┌─┐
     │利│     │害│
     └┬┘     └┬┘
      └──┐ ┌──┘
        ┌┴─┴┐
        │ 甲 │
        └┬─┬┘
      ┌──┘ └──┐
     ┌┴┐     ┌┴┐
     │利│     │害│
     └─┘     └─┘
  利、害只是假设代号;若将利於视作〔生〕;害於视作〔克〕;便有所谓的〔生甲〕 、〔甲生〕、〔克甲〕、〔甲克〕等四种关系。
     ┌─┐     ┌─┐
     │生│     │剋│
     └┬┘     └┬┘
      └──┐ ┌──┘
        ┌┴─┴┐
        │ 甲 │
        └┬─┬┘
      ┌──┘ └──┐
     ┌┴┐     ┌┴┐
     │生│     │剋│
     └─┘     └─┘
  有了甲,当然可能有乙,也可能有丙。若以之排列组合,则只需“五种基本个体”,就能形成一种彼此全无矛盾的“生、克”组合。 
  兹以金、木、土、火、水五种名称代表“五行”。 
  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由上式可证明,五行的观念并非迷信,而为符合逻辑的现实状况。 
  妙的是负责体内机能调节的,正好是“五脏”。而且彼此之间,有着能量消长的生克关系。在中医的术语上,肝以木代表,是“环保”的机构,负责血液的净化及保养;心属火,有“动力”的作用;脾属土,是“生化”的大本营;肺以金代,因氧气为体内新陈代谢之利器;肾属水,水是一种溶剂,能将体内有害物质排出。 
  此外,感官之刺激皆为对比之现象,故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判断,在中医上称“八纲辨证”。举凡动、热、强、刚、快、浮、上、外为阳。与此相反,静、冷、弱、柔、慢、沉、下、内为阴。 
  汉儒邹衍首创这套逻辑系统,曾让中华文化大放光芒。只可惜近人在洋化的五四运动催化下,藉由三个定理演绎的“欧氏几何”被视为经典,而同属逻辑真实的阴阳五行,则被贬为“迷信”(绝妙的对比是,知识份子不懂什么叫做“相对论”,却把爱因斯坦的话视为圣旨。偏偏一模一样的阴阳相对观,就被斥为不科学)! 
  阴阳也是一种能量平衡的关系,但属于观察的现象。阴阳之间相互依存、消长、变化出各种症状,再配合各器官间的生克调整,就形成了中医的基本理论。 
  配合前述的生克观念,可以阐释如次: 
  金生水:金=肺,水=肾。肺有气,肾有精,气生精。新陈代谢良,利于肾。 
  水生木:水=肾,木=肝。肝清洗血液,废物如尿酸等,藉肾排出。 
  木生火:木=肝,火=心。肝为血液清洗调整之工厂。 
  火生土:火=心,土=脾。脾为生化室,血液循环全身,将讯息交脾处理。 
  土生金:土=脾,金=肺。脾消化食物,以助氧气之运行。 
  金克木:金=肺,木=肝。氧气充足,可克制肝功能之过旺。 
  木克土:木=肝,土=脾。血液新鲜,可克制脾功能之不良。 
  土克水:土=脾,水=肾。内分泌健全,可克制肾功能不良。 
  水克火:水=肾,火=心。排泄正常,可克制血液循环不良。 
  火克金:火=心。金=肺。血液健康,可克制呼吸功能不良。 
  中医就是“补不足、泄有余”,以维持生理能量平衡的调适方法。既有理论又有实效,中国人生生息息,代代皆靠中医维护。奈何挟洋自重者心存偏见,唯洋是崇,凡是洋大人所不懂的,都成了胡说八道。 
  望诊是以视觉观察为准,主要分望形及望色。望形是看外表上有无不正常状况,又分精神、姿态、体形、五官特性及排泄物等。其实不必学医,人人皆可从外表看出身体健康与否,不过学后能知道更多细节而已。 
  望色又以五色为准,是青、赤、黄、白、黑,作木、火、土、金、水之表征。唯此五色不是美术上的五种颜色,而是五种现象。 
  青是指微血管或血管有瘀血状况,主寒,主痛,或其他因素而致阻塞。木主通,青代表不通,故为木症。治时宜扶水生木或生金制木,看各种情况综合决定。 
  赤与青刚刚相反,是血液充斥,过于旺盛所致,主热,是木生火。心火旺,有实旺及虚旺两种,实旺宜强肾,是以强水克火,虚旺则应扶火抑水。 
  黄指肤色干枯,是脾土虚弱,消化不良之症,主虚。 
  白是缺血之兆,扶心,主虚,主寒,宜扶肝。 
  黑色乃较青色更严重之状况,系指肾衰肝亦亏,血液不清之色,主寒,主痛,主虚,宜扶肾。 
  闻、问是确定病因及个人感受,只供参考。 
  切诊俗称“把脉”,又是中医之科学明证。脉指的是血管之动脉,由于血液贯通全身微血管,任何生理状况都由血液携带信息,送达各器官中,以统一处理。人体的健康既然是以血液的机制达成,自然可以根据该机制加以诊断。 
  中医把脉的方法,是一种绝妙的“脉象编码”,利用三根指头,压在来自心脏之动脉血管上(此血液系刚由内脏传来者)。当今中医多采“寸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