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宇宙游子-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遣队的身份不同,可以直接进入直达车道,而且能在住家外围建立一个隐形的临时工作室,以便就近监视。电脑的监视系统虽然无处不在,但只能提供动态认知,因为全人类、全世界的信息量,可说是无穷无尽,电脑只记载事物变化等经常性的讯息,如某人某时在某处外,其他的资料则需要靠特殊的方式取得。 
  到了姜森住处前,风不惧与左非右开始张罗工作室,并研究各种细节。衣红则陷入长考,她在想如何动之以理,说服姜森自动投案,以免落得暴力相向。文祥对姜森略有印象,他记得在火星上听人说过,便向杏娃询问有关姜森的资料。 
  姜森是美国纽约人,他生于二十世纪八○年代,那时纽约的苏活区正是颓废艺术的大本营。全世界各形各色、找不到方向的艺术家,无不齐集于此。每天抽大麻、食快乐丸,人人等待着陌生的“果陀”?。 
  姜森自幼便被视为天才,成长在这种环境中,结交的尽是些谈玄说爱的自我主义者。耳濡目染下,他对艺术也情有独钟。在十一岁时,他以一首萧邦的“波兰颂”,获得纽约钢琴大赛冠军。冠军杯到手的第二天,在那镀金的奖杯前,他却遭到艺术界朋友的围剿,自后,他再也懒得坐上琴座了。 
  他一向喜欢涂鸦,居家附近十公里直径内的建筑物,都有他的大作留传。父母拿他没办法,便送他进艺术学校。他知道毕卡索提出“立体主义”,便宣称他是“数字主义”的宗祖。他作画只用数字,后来干脆只用“○”来画“○”。结果,他的观众就和他的画一样,统统是○。 
  他认为这不公平,毕卡索不过拥有一大批得利的助选员,他们订定了游戏规则,可是谁来帮助他呢?显然,苏活区那些只吸大麻、不食资本主义烟火的人,是毫无指望的。 
  他又发现机械比艺术好玩,因为机械一是一,二是二。不像艺术一不是一,二也不见得是二。十五岁时,他用几个回收的铝箔罐头,做了一个简单的“开方机”。把豌豆总数当作要开方的数字,丢进铝罐中,一次一次的摇动,就会送出开方后的豌豆数。 
  他看过一篇关于“数序”的文章,作了实验,就得到上面的结果。这个原理其实很简单,在数序中,每一组数字都是由前一组累积而来的,而累积的次数就称序数。每摇动一次,做一次累积,摇动的总次数便是开方的数值,即平方根。 
  每次摇动时,罐子有个小孔,会掉一粒豆子出来,代表开方的结果,同时另外一条有两个洞的管道,会移走两粒豆子。如此继续摇动,直到罐子空了,就表示计算完毕。 
  比如说,一粒豌豆丢进罐子里,摇一次就空了,故其平方根为一。四粒豆子会掉两粒出来,九粒豆子会掉三粒出来。 
  这个开方器人人叫好,叫完了,总有人要问:“这有什么用?” 
  姜森十六岁时,又迷上了玄学。有一次,附近中国城的青年会正举办“东方文化”系列演讲。他刚抽完大麻,糊里糊涂便晃到那里。盛暑之日,室外气温高达三十九度,而青年会的冷气适中,正好进去休息一下。 
  演讲的人是谁他已经没有印象了,讲述的内容却让他向往不已。当然,大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恐怕比演讲内容更不可思议。 
  那天的主题是“禅”,那些专有名词、译名定义,以及观念术语等,连浸淫此道多年的学者都还摸不着边际的当儿,只见后座一位少年,手舞足蹈,逢人就笑呵呵地说:“我是狗屎!我是狗屎!” 
  当他自以“狗屎”为荣之际,父母却认为他发疯了,将他送到心理医生处,作精神治疗。最后一次,在几位名医会诊后,医疗记录上写着: 
  “病患:姜森.麦克巴 
  “年龄:十六 
  “病症:反应敏锐,心思快速,情绪稳定,常识丰富,逻辑正确,生理正常。 
  “
  怀疑认知,沉迷虚无,价值丧失,生存怠倦,意志消沉,辩性坚强。 
  “诊断:时代不适应症候群。” 
  这时姜森在学校也惹上了麻烦,他为同学办了一份刊物,大受好评,但他坚持不再办下去。他又指导学校篮球队,专打一招“一四战术”,就是以四个人守紧半场,随时有一人准备快攻。以或然率来说,快攻的成功率常在九成以上。 
  就是这一招,他这所中学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便由没没无闻的小学校,一举成为远近皆知的篮球名校。在美国,出名就等于有利,有利就代表一切。更何况教练居然是一个年方十六的小孩!这一来,原本只是游戏的运动,变成了一个污浊不堪的斗争场。 
  他拒绝接受学校及家庭的压力,竟然离家出走,跟那些艺术家鬼混,挤进下水道的角落,过着捡拾垃圾为生的日子。 
  一个月后,由于他名气太大,被同伴出卖了,纽约时报记者找到他了。这个打击倒让他想通了,于是他埋头发明了一个‘水压洗牙器’。那是一个咬合装置,包在牙牀外面,只要外接水管,就可以利用水压把牙秽冲洗干净。 
  姜森卖掉专利,独自一人云游天下,他到过中国,远达西藏,去过印度、斯里兰卡,也见识了麦加、耶路撒冷。这样一晃三年多,他已是二十岁的青年。这时正值千禧年大萧条,他眼见不计其数的红楼梦断,便决定回家,打算从事社会工作。 
  由于对东方文化有了认知,他了解到西方以自我为中心的根本因素,是建立在基督文明的神--人关系上。东方的佛教分大乘及小乘,大乘主张人人是佛,小乘才需要依赖佛陀。而西方的基督教则认为,人有原罪,必须皈依耶和华才能得救。 
  人性愚迷,本来就需要学习及锻练,以便有规律可资遵循。人在具备真正认知之前,必须先有一个可信的基石。就像水蒸汽必须先有核心,否则难以凝成雨珠。 
  家教是亲子间的互动,其功能卓着,但格局有限。知识教育又因社会资源的关系,只能锦上添花,难以雪中送炭。因此,一些圣哲便藉“宗教”这种超越国家、人种界限,不拘肉体、心智条件的形式,在大爱之下,开启人们的心扉。 
  然而,人在心扉开启之后,是不是就能到达往圣先哲所预定之目的呢?话说回来,他们预定的目的又是什么?是不是努力把信徒送到另一个“人世”呢?如果是这样,显然“上了天堂”或“成了佛”之后,人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甚至于还不知道问题是什么,只是拖延到不知的“未来”和“另一个地方”而已。 
  当然,姜森没有答案,他试着从社会现象去探索,终至接触到“后现代主义”的核心,从而又逃遁到电脑世界中,最后大力提倡“人类自觉”。 
  “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末、“后工业文明”末期现象的倒影,该主义站在人文立场,对整个工业文明彻底的反思,故称为“后”。其思考的范畴很广泛,但是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该主义依然被时代精神笼罩着,脱离不了虚无的认知,只是否定再加否定,并没有指出明确的方向。 
  尽管各种意见纷陈,一般的说法是,人文必然受到社会现象的影响。早期市场为主的资本主义,促使写实主义诞生。及至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期,垄断式的资本帝国主义,使人迷失了方向,遂产生了现代主义。更进一步,二十世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村的梦呓充斥,跨国性的资本主义登台,近半世纪的经济成长,令全人类都在物质文明前俯首称臣,于是有了后现代主义。 
  历经了人类规模最庞大的社会实验,最后一只白老鼠也捐出了它的性命。后现代主义的信徒,只看到被虚无思想浑浊的天空,被工业文明污染的大地,以及被物欲、金权及暴力色情所蒙蔽的人性,便一致倒向原始的无政府主义。尤其是在二十世纪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更导致了新一代叛逆的呼声。 
  至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除了自我的啽呓,已经嗅不出任何激动人心的灵慧。人生只是一张废纸,有的印上绿色的华盛顿肖像,有的涂着五颜六色的广告,有的包着麦当劳的汉堡饼,有的飞扬在污秽的垃圾堆中。 
  思想?没有!信仰?没有!认识?没有!希望?没有! 
  姜森又不甘雌伏了,他追根究底,想要知道为什么!这才发现,自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问世后,物理也渐渐走入玄学的樊笼。紧随着,量子力学大行其道,海森伯格的“测不准原理”认为一切都是或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